航天飞机纵横谈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空间技术的发展总是以一次性的火箭发射为基础,人们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廉价的运载工具,于是1972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决定研制集火箭、宇宙飞船和飞机三种特点的新型空间运载工具——航天飞机。
1976年9月17日,美国研制成功了“企业号”航天飞机,并由波音747飞机背载进行了地面滑翔试验。1978年又研制成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载着两名宇航员进行了54小时的首次试飞,绕地球36周后于14日安全着陆。“哥伦比亚”号进行了4次试飞,它的第五次飞行是在1982年11月11日,这是航天飞机的实用商业性飞行,“哥伦比亚”号在这次飞行中将两颗同步通信卫星带到了同步轨道。继“哥伦比亚”号之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也在1983年研制并试飞成功。1984年8月30日,又一架航天飞机“发现”号也进行了它的首航,它在太空中飞行6天,成功地施放了3颗同步通信卫星、试验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和制造药物,创造了航天技术史上的奇迹。以后美国又研制成功了“阿特兰蒂斯号”等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进行第11次载人飞行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发射架发射升空后的75秒钟时发生了大爆炸,造价10余亿美元的航天飞机炸成碎片后坠入大西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酿成了世界科技和空间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大惨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空爆,给航天飞机的研制和发射曾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美国并未因此而中止航天飞机的研制和飞行计划,在两年之后的1988年,美国又恢复了航天飞机的飞行。
除美国外,苏联、欧洲共同体、法国和日本等也都在研制自己的航天飞机。苏联于1988年 11月1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使用了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能源”号液体燃料助推火箭。预计到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将有更多的国家发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由一个轨道飞行器、助推火箭和外贮箱组成。轨道飞行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用以载人和有效载荷。目前航天飞机除外贮箱外,轨道飞行器和助推火箭都可回收使用几十次乃至上百次.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载工具,用途广泛,除进行侦察等军事活动以外,还可以施放、检修卫星,可建立空间站或空间科学实验室并运送人员和物资。航天飞机由于可重复使用,空间活动成本可降低到原来的15%左右,开辟了空间商业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