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宇航员太空生活
宇航员遨游太空,越出了地球引力范围,处于失重状态,人体本身会出现许多奇妙的变化。人的脊骨不再承受重量而伸长了,因此在太空中人要“长高”4~6厘米,腰围也要减少7厘米。体内的血液和水分不易向下流动,充斥在上半身,双腿瘦小成为“鸟腿”,而面孔浮肿,额头和眼角皱纹消失,眼睛变大,额前、颈部血管凸起。若不慎割破皮肤,流出的血液会聚集成球状,出血多就会散开来而不会滴下。同样,身上的汗水也不会往下淌,它会粘在身上越积越厚。洗脸或洗澡时,要将水喷湿毛巾,再用湿毛巾擦洗。如果要洗头,可以捧一团水在头上反复搓洗,水会“粘”在头发上,不流走。每次洗完后用手将水挤去,再用毛巾一遍遍擦干。
人在太空中进食是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原先有人预言,在失重条件下,宇航员无法吞咽食物,即使吃下去也不能消化吸收。1962年2月,美国宇航员约翰?格林第一次在太空进食,才打消了人们的这一顾虑。当时,宇航员的食物是制成糊状,装在软管里,进食时就象挤牙膏一样挤进嘴里。宇航员感觉不到食物的色、香、味,实在难以下咽。近几年来,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宇航员能吃到正常食品了,包括含有钙、钾、镁等足够营养的食品。在航天飞机上有100多种饭菜和20多种饮料,只是没有酒。航天飞机上设有厨房,宇航员可以在半小时内用电炉做出热腾腾的饭菜,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精盐、味精、胡椒粉、辣椒面等等,当然,这些调味品都加工成液体状态。吃的时候要慢条斯理,咀嚼时要闭住嘴,这样才能防止食物或碎屑到处飞扬。
宇航员在行走时,通常要扶住舱壁上的扶手,他们的鞋底装有吸盘,可以把身体吸在地板上,以免稍一用力就在空中漂浮。
宇航员睡觉很随便,既可以睡在床板上面或下面,还可以站着睡在大衣柜旁。睡觉时要钻进睡袋里,并在腰间系上保险带。不过,睡眠时总感觉是漂浮在空中,睡不踏实。如果勒紧保险带,就会在身体和床板之间产生一种压力,感到是躺在床板上而安然入睡。
宇航员必须注意锻炼身体,不然由于肌肉松驰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脏功能衰退。在航天飞机上设有测力计和踏车,可供宇航员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