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式的打印机——液晶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要算是现代化的打印机了,但它仍有难尽人意之处。它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维修。而日本伊普生公司和卡西欧计算机公司研制的商用液晶打印机不仅克服了激光打印机的缺点,而且性能也完全可以和激光打印机媲美。
这两家公司研制的液晶打印机的独有特点是体现在液晶快门上,它利用光源与光敏筒之间无数的液品而起作用。当施加某特定电压时,电子控制的分列液晶板内的液晶让光通过,也就是把文字或图像投影到光敏筒上,从而进行打印。电子计算机输出装置就这样通过液晶快门可把所有的打印信息送到打印机上打印出来。这个打印过程几乎没有噪音,一般不发生故障。第一批生产的液晶打印机每分钟可打印B5规格(182×257毫米)的页面8页。
液晶打印机与激光打印机一样,同是页式打印机,每次打一页而不是一字或一行。打印的清晰度比点矩阵打印机要好,并且其打印质量和一台小型排字印刷机的印刷质量不相上下。它既可以白底打黑字,也可以在黑底上打白字。液晶打印机的性能和激光打印机相似,打印速度也和激光打印机相当,但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因而比激光打印机的应用更能推广普及。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的产生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飞跃,人类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40年来,电子计算机已经历了4代更新和升级,并即将出现第5代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每过8至10年,其运行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可靠性提高10倍、成本降低10倍。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为电子管时代。1946年,美国的莫尔小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其运算速度是5000次/秒,为人类计算速度的8400倍。但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由18800个电子管和7万个电阻构成,重达30余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量每小时150千瓦。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低,价格昂贵,可靠性差,加之维修复杂,因此很难普及。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为晶体管时代。这一代电子计算机均采用分立的晶体管元器件为逻辑元件和逻辑线路,具有高速度、可靠性好、体积小、功耗低、贮存量大、造价低等优点。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为集成电路时代。突出特点是使用集成电路,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可靠性、运行速度和存贮容量均大幅度地提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体系结构上实现了计算机系列兼容和采用微程序设计。这一代电子计算机开始向大型化和小型化两个方向发展,而小型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更加迅猛,它在各个行业都有了较广泛的利用。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70年代以来,由于离子注入和电子束曝光等工艺技术和辅助设计的出现,使集成电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跨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这代计算机向巨型化和微型化发展。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已超过亿次,而微型机却渗透到社会包括家庭的各个领域。
未来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许多国家均在研制.其中日本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