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浩大的“阿波罗”计划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空间技术竞争中,苏联处于领先地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都先于美国发射成功。美国为挽回败势,国会批准了“阿波罗”载人登月10年计划。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10年,耗资250亿美元。参加该计划研究的有120多所大学,2万家大、中、小公司和科研机构,总共投入了45万多科技人员。“阿波罗”飞船有700余万个部件,仅研究课题就有5万多个。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计划之一,也是系统工程的光辉范例。计划原定“阿波罗”飞船飞行20次:阿波罗1号至阿波罗10号为登月准备阶段。其中1至6号飞船进行不载人飞行,主要考验飞船的可靠性及发射与回收技术。7至10号是载人绕月球飞行,让宇航员学会驾驶和操纵飞船,以及学会太空漫步,并培养应急事故的能力。阿波罗11号到20号为登月飞行,买际登月飞行只进行了7次,6次登月成功。最后的18号、19号和20号改为发射“天空实验室”。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把两名美国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使“嫦娥奔月”的神话成为现实,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了脚印。这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漫游了141分钟,收集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标本,拍摄了月球景色照片,装置了科学仪器。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把12人送上了月球,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实验,取得了有关月球的珍贵资料。为人类登上其它星球,探索太空奥秘奠定了基础。
静电复印机小史
在静电印刷术发明以前,复制手段一直采取照像术或摄影装置。这两种方法过程复杂繁琐,使复制受到很大的限制。1937年纽约一家专利公司的物理学家卡尔逊研制出把静电学和光电导学结合祝来的静电复制方法。次年10月22日,他用静电复制术复制出“10—22—38Astoria”的字样,成为世界上第一张静电复印品,获得了自动静电复印机的专利。
1944年,无定型硒光光敏半导体,电晕充电和墨粉与载体组成的显影剂的相继发明,以及墨粉图像电晕转移技术的突破,为静电复印机的商业化生产准备了完整的技术条件。1950年,美国一个家庭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性静电复印机。随后,静电复印机得到不断的改进。195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利用电摄影的原理研制出使用氧化锌——树脂感光纸的静电复印机。1960年,美国施乐公司生产了“914”型硒静电复印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落地式全自动静电复印机。1967年,日本的佳能公司和挂川电子公司又推出一种更先进的静电复印机,这种复印机利用硫化镉作为感光材料,装有绝缘膜表面的静电摄影接受体,并具备相应的逆充电成像法。大约同时,荷兰的奥西公司和日本的小西六公司,在利用氧化锌纸的静电复印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氧化锌接受体,可用普通纸复印的静电复印机。现在静电复印机已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普及,西方发达国家已把静电复印机和计算机、打字机、电话等设备组合起来,并向高级化、专业化和微型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