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发明的混凝土
现代混凝土诞生于19世纪,而实际上,人类很早就使用了经过加工的混凝土。
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古老的民族伊林拉斯坎人已懂得从烧过的石灰石中加工成“混凝土”,并用这种混凝土来修建桥梁渠道。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会使用这种混凝土。在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挖掘出土的古老的色雷斯人的住宅,也发现了这种“混凝土”。还有更早的,公元前6000年,巴尔干人已学会使用原始混凝土来建庙宇和住宅的地坪。这种原始混凝土是由加工过的火山石灰石、河砂及水混合而成的,用它制成的长方形混凝土块,每块重约几吨。
永不枯竭的廉价资源
地热即地层热能,主要有天然蒸汽、火山性高温热水、非火山性热水、高温岩体、火山热等几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日本、匈牙利、意大利、冰岛、苏联、新西兰、美国等国家都富含地热资源。
利用地热资源首先是建立温室,应用于植物育种栽培业。许多国家利用地热建立温室进行水稻育秧、培养黄瓜、莴苣、柿子椒、青豆、西红柿等蔬菜及果木等。其次是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以日本为例,利用温泉热水养鸡、鳗、鲤鱼、虾、鳄、甲鱼、蚯蚓、热带鱼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再次是应用于家庭生活。日本到1977年已建立温泉旅馆14593家,新西兰利用地热对畜舍暖房进行加温和消毒。最后是应用于电力事业。美国是利用地热能源发电装置最多的国家之一,利用地热发电的电站遍布美国西部。日本利用地热发电总量达17万千瓦。菲律宾,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家都能利用地热发电。此外,地热还可广泛应用于旅游业、观赏业等事业中。
燃油掺水话节能
当前,开源和节能已成为人们重视的科研课题。石油产品——燃油,仍然是今天的重要能源。如果能往燃油中掺水,岂不是可以起到节能作用吗?
燃油掺水并非现代新发明,早在18世纪末就有人提出这一设想。19世纪中期,掺水燃油开始在锅炉里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一些国家还用掺水燃油来提高战斗机的航速和增加轰炸机的航程。不过,当时燃油掺水的主要目的不是节约燃油,而是为了使气缸不致过热,避免爆燃,同时,又可以提高压缩比,得到燃烧同量的油可做更多的功。
早期燃油掺水技术水平较低,收益不大,因此没受重视。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又受到重视而发展起来。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许多厂矿、船舶、车辆、暖气设备以至军事设施都广泛采用了燃油掺水技术。
水不能燃烧,也不与油相溶。为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超声乳化技术。将燃油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少量乳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水被粉碎成微小的水滴分散在油里,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这种乳化液在乳化粒子的外面有一层很薄的保护膜,可以防止粒子凝聚,因此,乳化油比较稳定,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