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又以拉丁文为共同语言。于是熟读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诗学,再带着一本圣经,学者学生们尽可“云游四海”,从巴黎到牛津,从牛津到波伦亚,无所不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久,拿破仑以“帝国大学”为名,设立一个掌管所有法兰西帝国大学教育的机构,“巴黎大学”自然也就名存实亡,消失无踪。它的重新组合、恢复,又是100年后“第三共和”的事了。
分分合合一直是巴黎大学发展史中最大的特色。在1968年以前,“巴黎大学”名下统辖数10个独立的学院和研究机构,其中有著名的法学院(即今天的巴黎第二大学)、人文学院4(巴黎第四大学)、医学昧(巴黎第五大学)等等,都受巴黎大学“中央集权式”的管辖。
1968年巴黎大学又按所在行政区域的不同,分为13所。名义上虽然是13所“乃黎大学”,实际上还是原有学院依据地缘相近、教学专业一致、课程容易搭配的原则归并在一起,再逐步扩充的结果。
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科尔多瓦大学
中世纪阿拉伯不仅有传播伊斯兰教教义的学校,而且世俗教育也很发达。11世纪时,帝国境内有十几所大学,其中于公元900年在西班牙地方建立的科尔多瓦大学,是一所规模宏大而享有国际声誉的综合性大学,它设有哲学、法律、文学、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系,许多著名的阿拉伯学者,如被称为“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的伊本路西德等人都在这里执教。学生不仅来自西班牙和阿拉伯帝国境内,而且还有欧洲许多天主教国家的青年,据记载,学生人数最多时达数千人。欧洲国家的留学生学成之后,从这里携带着许多古希腊、罗马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返回他们的祖国,然后再由他们转译为拉丁文,因此科尔多瓦大学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接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一条通道,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准备了一定的条件。科尔多瓦城由于有这所大学而被誉为当时“世界的宝石”。
世界上第一所大学
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是1000年在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城诞生的,这就是波伦亚大学。
9至10世纪,意大利北部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使财产关系日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与之适应的新的法律体系。而北部又是教皇和德皇的激烈争夺之地,他们都需要教会的或世俗的法律依据来支持。因此10世纪末在意大利的罗马、巴维亚等地出现了法学研究中心。加之海外贸易的发达使意大利还受到了先进的阿拉伯和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尤其是法学的率先发展孕育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
波伦亚大学是以学生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很早就有一批有志于法学的学生聚集在这里。10世纪时,这里是专门研究和注释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城市学校,这是波伦亚大学的雏型。直到11世纪末,它才发展成为第一所真正的大学。
在波伦亚大学创建初期,有全欧著名的法学家伊尔尼留斯主讲《民法大全》,到12世纪中叶,又开设了教会法课程,13世纪先后成立了医学、哲学和神学科。至14世纪末,波伦亚大学的文科已名扬全欧。
波伦亚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意大利,也有部分来自英、法、德、西、匈和波兰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