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下乡跑基层,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底层百姓的酸甜苦辣,为他积累了诸多凡人凡事的生活素材。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单亲母亲、贤孝媳妇、擦鞋少年、乡医、剩女等,这些熟人熟事无疑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亲情、情丝等篇什中,作者通过对这些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的描述,注入了强烈的真情实感和人文关怀,用朴实、毫不娇饰的文学语言展现了一幅幅颇具生活情趣的小图景,让人产生温润的美感,读之倍感温馨、亲切、可信。在杂论、人事等篇什中,作者敢于直面丑陋现象和敏感事物,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取向,这是一种可圈可点的文学品格。
本书写得较具文采、较具文学味的当首推其游记散文。游记作品的大忌是流水式地堆砌景物和廉价的抒情。文汉君经营此类作品颇游刃有余,无论是对故乡名胜古迹的描述,抑或是对祖国名山大江的歌吟,他都能从较具独到的视角快意剪裁,摄取紧扣主题的景物入笔,并娴熟地借史实、典故、古诗词寄意论证点缀,在夹述夹议中借景感喟抒发,无疑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文化内涵和比较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也增强了抒情的亮度。当然,个别篇章也还有精炼加工的余地。愿作者扬长避短,多做此类文字的功课,作品必将会更上一层楼。
侧重谈点小说创作。收进本书的共四篇短篇小说,选材不错,有下海经商教师的恩怨,有号称“大姐大”的富姐一夜人间蒸发之谜,有村姑变疯姑的悲怆往事等。但好的题材仅是一个简单粗糙的胚壳,还需要作者的立意、构思和加料磨光产出的过程。坦率地说,这几个小说都不尽理想,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缺憾:情节似太白直简单,故事的展开缺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人物塑造表现手法较单薄,趋于表象化,缺乏运用细节和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性格、心理活动进行细腻而深入的刻画。这些不足,既影响人物形象的确立,也影响了作品内容灵动而充分地展开。也许,作者在创作这些小说时都有其熟悉不过的“原型”和“版本”,但小说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一些文学体裁,故事情节和人物、场景等俱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而虚构的,太囿于“真人真事”而化不开,就等于作者为自己设置了自由构想的樊篱和窠臼,掣肘了创作发挥的空间和表现力。
文艺作品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就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力度的话题。这个话题应与作品的构思立意互相关联。比如本书的小说《疯姑》,倘若作者能站在一个更高的洞察思考高度,集中情节和笔墨,直击灵魂的污垢和社会的冷漠,其作品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叩问苍生良知的力度就会更为强烈。可惜我们读到的《疯姑》,仅是让人挤下几滴同情泪而已。当然,这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也许是过于苛求了。
著名作家柯云路曾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精神》一文中说:“文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的一视同仁的理解与同情。文学精神是和真善美的范畴相一致的。文学精神可用‘悲悯’二字概括。”又说:“在一切繁花似锦或颠沛流离或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都透视到灵魂的痛苦,表现出俯瞰人生的悲悯。这是文学特有的精神。”我以为柯云路点到了平庸之作的“软肋”。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法国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等,之所以成为世人推崇的文学名著和文学典型人物,就是因为伟大的作家敢于直碓灵魂的痛苦和具有俯瞰人生悲悯的良知和胆识。
现今赶潮出书成为风雅时尚,张君也要出书两部了,绝非自谦的驽马了吧?但愿文汉君能把出书做为创作历程及其成果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从中品悟做人为文的甜酸与得失,负轭而上,进而丰实而善美。
胡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