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知识精华——“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1790—1866),是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为反抗封建教育和教会对教育权的控制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发展德国的国民教育,特别是改革师范教育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1835年,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详细地叙述了有关教学与教师培养等间题。第斯多惠针对当时德国学校教师大多是由手工业者或残废军人充任,而不能给学生以系统知识,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学习的现状,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在教学中应遵守的原则。第一,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去培养具有进步思想的新一代。第二,他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引人入胜,生动有趣.教师应想尽办法使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给学生以激励与鼓舞,促进学生思维、情感与意志的发展。第三,他要求教师要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并保持课堂的良好秩序。第四,他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对教师多讲,主张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口述他们所领会的知识。第五,他要求教师任何时候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他认为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永远是学生的直观对象和生动的榜样;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永远处于前进与发展之中;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的不断完善和知识眼界的不断开拓。他说:“要经常地加强进修,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来说,要加强专业教育!”第斯多惠所提出的教师准则和教学方法,对当时的德国和欧洲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他获得了“德国教师的教师”的荣称。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17世纪的欧洲,在经历文艺复兴这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运动洗礼以后,在教育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杨·阿姆司·夸美纽斯(1592-1670)的代表作《大教学论》问世之后,教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则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夸美纽斯出生于“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兄弟会”是一个反封建主义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的爱国组织,它非常重视对成员子弟实施普及初等教育。夸美纽斯12岁时成为孤儿,由兄弟会资助读完中学和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对经院主义的教育深恶痛绝,决心用捷克语编写百科全书,在祖国人民中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大学毕业后,他担任兄弟会牧师,主持兄弟会学校的工作。从此,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争取祖国的民族独立和改革教育的事业。1632年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德智的先声》等著作相继问世,在西欧引起了轰动。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泛智”思想。他主张要使所有的人,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也不论富贵还是贫贱的人,都应该通过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市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反对蒙昧主义、提倡理性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夸美纽斯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民主的要求,强调学习那些对现实生活有益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他首次提出系统的学校制度和教学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并实验分科的教学方式和实施集体教学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