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取这套防御系统,第一层将摧毁敌导弹的90%,第二层又击毁剩下的90%,第三层击毁再剩下的90%,第四层摧毁所有剩下的弹头。
二战后美国曾多次考虑使用核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至少有8次考虑过使用原子弹:①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考虑,如朝鲜战争停战谈判陷入僵局,美将使用核武器。②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北约美军总司令受命宣布,如苏联用火箭袭击英国,莫斯科必遭毁灭。③1959年,美空军参谋长由总统授意宣布,柏林危机可能引起大战,届时势必使用核武器。401962年古巴危机时,总统肯尼迪曾考虑使用核武器。⑤1969年,总统尼克松曾考虑使用核武器结束越南战争。⑥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尼克松担心苏联摧毁中国的核能力而告诫苏联,美“将不能容忍这种行动”。⑦1971年印巴战争时,尼克松担心印度在东巴得手后将吞并西巴,表示将采取“断然行动”。⑧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尼克松下令,美国核部队进入戒备状态。
世人瞩目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在伦敦闹市中心,有一座5层小楼,里面包括清洁工在内,人不过30,书籍不过万册,报纸不足10份,办公室仅有8间,每间大者不到“平方米。这块“弹丸之地”就是久享盛名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该所由英国学术、新闻各界人士于1958年创建。它不接受政府津贴,主要靠各财团的赠款作为活动经费。用所长贝特拉姆博士的话说,这里的工作,主要靠“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脑袋,’进行。研究所以维持“美丽的小”而自豪,实际上是一种“小核心,大外围”的体制,即理事会和常设人员只有20几人,但会员却遍及60多个国家,达2 200多人。资料则依靠遍布世界各地的“信息网”。
该所最“撑得起门面”的名牌产品,是自己出版发行的《军事力量对比》手册和《战略研究》杂志。该刊所载文章,题目新,态度严肃,立论严谨,特别是有关北约防务、中东问题的研究,被人们视为权威之作。
独一无二的跨国军事学院
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北约防务学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跨国学院”.该院成立于1951年11月,是由当时担任北约欧洲盟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建议而设立的。
学院设院长1人,中将军衔。另有3名副院长,分别兼任教研部、特殊项目和国际部、行政部主任。学院实行客席教员制,邀请北约各国的将军、外交官和大学教授上课。学院设有“教学顾问”的专职人员,他们大多是上校衔军官或相当的文职官员,任务是指导学员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学院的学员来自北约各国,正式语言为英文和法文两种。学员每半学期编组一次,一般以不同国籍、不同军兵种、军、文职混编,以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
防务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在北约担任重要职务的参谋军官和文职官员。学制为5个半月,每年举办两期。教学内容为:北约在世界局势中的地位和作用,盟国的安全问题,英文和法文等。这些内容分8个阶段46堂课实施。教学的另一项活动是组织学员分赴各盟国参观,使学员熟悉北约的指挥机构、装备等情况。该院院长对学院的评价是:“学院的每个细胞、每项活动都是跨国的。”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培训出4000多名学员,其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