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知识精华——战功卓著的“冒牌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活跃着一支专搞冒名顶替的部队,即美军第23特别大队。这支部队配备着与众不同的装备:充气橡皮坦克、大炮、汽车、闪光弹、音响设备等,每个人都有一大摞不同部队的肩章。靠这些高级“化妆品”.他们先后扮演过美第5装甲师、第4步兵师、第6装甲师等许多部队。他们放枪不多,“硬仗”打了不少。1944年8月,他们装扮成两个坦克营和一个炮兵营增援友军,使布加勒斯特的德军没敢轻举妄动。以后,他们又在卢森堡冒充一个装甲师,把德军一个步兵师吓得不敢动弹。1945年3月,他们顶替第9集团军的一个军吸引敌人.而被顶替的美军却只用很小的代价.从另一个渡口突破了德军莱茵河防线。美第九集团军司令称赞23特别大队可谓“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反法西斯的“邮票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苏、德等国在刀枪相见的同时,还曾进行了一场“邮票战”。各国情报部门通过印制、散布稀奇古怪的邮票,在敌军中造成混乱。
英国为使德党卫军头子希姆莱难堪,把邮票上的希特勒头像换成希姆莱的头像大加印制。英国还模仿德国1943年发行的希特勒政变10周年纪念邮票,但把画面上的冲锋队员,换成参与推翻希特勒、已被处死的德国陆军元帅维茨本的头像。苏联在仿制的大量德国明信片上,正面印着带有兴登堡头像的邮票,背面则印有反法西斯的图案和口号。美国刚在印制的邮票上.把希特勒的头像画顾一具骷髅。
美国海军和空军的“打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吨位大、火力猛的战列舰依然被认为是海上之王。但当时任美国陆军航空兵指挥官的米切尔却预见到,由于飞机的出现,战列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这一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公然挑战,使海军将领们暴跳如雷。由此,米切尔决心找一个机会与海军一赌输赢。
1921年7月,根据停战协定,要销毁几艘德国军舰。米切尔提出用轰炸机来炸沉这些军舰。哈丁总统批准了他的请求。海军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浪费弹药和时间。海军部长丹尼尔斯甚至提出,他宁愿在轰炸时站到德国无畏战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号上去。
“打赌战”开始后,米切尔率领飞行员们仅用了几分钟,就将I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送入海底。然而对庞然大物“奥斯特弗里斯兰”号的轰击却遇到了麻烦。该舰有3层船壳,10多个水密舱,经受过日德兰海战中巨炮命中18次,触到水雷多次的考验。这次米切尔的轰炸机队经几番轰炸,该舰却仍旧傲然挺立。这时,在旁边观战的美舰“汉德森”号上的海军官兵欢呼雀跃,海军依然称霸海上!在关键时刻,米切尔秘密下令使用2000磅巨型炸弹.不久人们看到.炸弹撕开舰体,21分钟后,这艘战列舰葬身海底。海军部长庆幸自己没到该舰上去。
“足球哉争”
1969年7月14日至21日,中美国家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为争夺参加世界足球锦标赛资格,发生了一场武装冲突。冲突的导火线是两国足球队比赛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为此,两国于6月26日正式断绝外交关系。7月14日,萨尔瓦多军队攻入洪都拉斯,战争开始。4天后,萨尔瓦多军队向洪都拉斯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