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图书馆
梵蒂冈图书馆历史悠久,最早源于中世纪教皇的藏书库,以图书收藏家闻名于世的教皇尼古拉五世(1447-1455)是该馆的奠基人.他以其权势和财力,建立和发展了这个图书馆。他曾派人去英、德、希腊寻求珍本书籍,并让流亡在东罗马帝国的学者把古希腊著作译成拉丁文。经他的手留下的馆藏有拉丁文字手稿824份,希腊文手稿352份。500多年后的今天,梵蒂冈图书馆已发展成一个拥有手抄本65万多件,教皇纪录公文约13万件,图谱10万余张,古籍约7000多部,图书9万余册的大型图书馆。它不仅馆藏量大,而且馆藏内容也相当丰富,在基督教、古希腊哲学、神学、古札记、历史、古典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独具特色,在世界图书馆行列中居于显著地位。有趣的是,前往该馆查阅图书资料的外国人,只要手持一张梵蒂冈图书馆的入馆许可证,在没有入境许可证的情况下,梵蒂冈教皇国的卫兵也会马上放你入境。
漫话西方古代图书馆
据目前所知,最早的全国性图书馆是公元前669-630年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王家图书馆。确切地说是个档案馆,馆内收藏了25000多块粘土片,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文件、年鉴和医学资料等各种文献。其中的一些泥板档案现藏在大英博物馆。在古希腊,雅典最早的几个图书馆是在公元前4世纪随着几个重要的哲学流派的出现而产生的,如柏拉图和伊壁鸠鲁两派的图书馆.而这时最著名的图书馆,是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它藏书达50多万册,几乎包括当时所有古希腊的著作和古代东方的一部分典籍。在罗马时代,大约从公元前86年开始兴建图书馆,它们多为私人占有,书籍都藏在奴隶主的私人庄园里。基督教产生以后,教堂往往有些藏书。第一个大的教会图书馆大约是在公元250年由奥里基建在以色列的恺撒城。公元4世纪末叶,罗马建立了教皇档案馆。从9世纪开始,伊斯兰世界开始涌现较大规模的图书馆,如在巴格达、开罗和亚历山大都建有图书馆。在中世纪,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是英国的坎特伯雷和伯里圣埃德蒙兹图书馆。它们藏书均在2000册左右,包罗了宗教、民法、古典文献、医药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中世纪后期,大学也建起了图书馆。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继续发展。到16世纪,城市图书馆又普遍而迅速地建立起来,它们初步具有近代图书馆的性质和特点。
最大的书和最小的书
世界上的书,大小差异甚巨。开本最大的书莫过于1976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出版的一本《超级大书》,开本2.74×3.07米,共300页.重量达252.6公斤。体积最大的莫过于1968——1972年英国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800——1900年的大不列颠国会文件》,共1112卷,全套书重达3.64吨。据说这套书书皮和金边就用掉了34000张印第安山羊皮和价值39000美元的黄金。近儿年印刷出版微型书又成了热门,据统计,至1987年底全世界专门出版微型书的出版社就有120多家。最小的微型书是日本凸版印刷公司1981年出版的一本面积仅为0.4平方毫米,比一只蚂蚁还小的名为《蚂蚁》的书,它用羊皮作封面,共20页。其次是苏联夏德丽斯蒂制作出版的《乌克兰弹柯布札的民间歌手》,全书共12页,每页0.6平方毫米。该书是用蛛丝线缝制而成的腊菊花瓣做书皮,在书皮的菊花瓣上写下了奥金斯基的波罗乃兹舞曲的乐谱约600个音符。再大一点的要数专门印制微型图书的日本,达潘”公司前不久出版的一部书页面积仅1.4平方毫米的微型书,它每页书上,可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