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邮票在全世界得到普及,于是《万国邮政公约》规定:所有国家必须在自己发行的邮票上印上国名。但英国允许例外,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先使用邮票的国家。
邮票齿孔的来历
邮票诞生之初,四周没有齿孔,称为“无齿票”。邮票齿孔的由来有一个趣闻。一位新闻记者在酒馆撰写当天的新闻,稿子分别装进信封,准备寄出时,发现一整张邮票没有剪开,在没有剪刀的情况下,他急中生智,从西服上取下一枚别针,在两张邮票的连接处扎了一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拉,一张张单独的邮票便出现了。记者的举动被身边一位叫亚瑟?亨利的青年看到,他很快设计制造了一台邮票打孔机。后几经改进,1859年被英国邮政当局正式采用,同年便发行了第一枚带齿孔的邮票。
邮票的形状
世界上最初发行的邮票都是矩形的。19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邮票是美国于1865年发行的新闻纸邮票,为52.9平方厘米,最小的则是德意志统一前一个大公国于1856年发行的牛头徽图邮票,仅1.4平方厘米。
除矩形以外的邮票通称为异形邮票。1851年加拿大发行的方形邮票,一因为将图案旋转了45°,被认为是正菱形邮票。1853年,非洲好望角发行了三角形邮票,1895年,土耳其发行了八角形邮票。
进入20世纪60年代,邮票的形状又有很大变化,非洲的塞拉利昂和大洋洲的汤加,以实物形象介绍本国的地理、矿产和农产品,诸如地图形、地形形、水果形、纸菱形等,真是千姿百态,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