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欢迎您  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会聚焦: 司马南之殇,资本绞杀背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司马南   回归毛泽东路线已是大势   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   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  
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时政要闻 社会聚焦 港澳台区 中国文协 领导介绍 协会报刊 文艺动态 文化产业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电影电视 书坛画苑 民间文艺 人物专访 会员名录 音乐舞蹈 娱乐视野 收藏展览 国际交流 世界文联 当代作协 网民议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摄影艺术 > 正文

标准铁路轨距的由来 摩托车小史 ​“靠右行”的来历

2013-7-16 来源:世界文艺网 【字体: 我要评论(0)
街和警察厅拐角处一根7米高的钢柱上,装上了铁路信号工程师奈特发明的交通信号装置。它有红绿两种颜色,红色示意“停止”,绿色示意“当心”。由于这种信号灯燃烧煤气,因而很不安全,在它安装使用后的第23天就发生了爆炸,负责转灯的警察也因此丧生。
  第一个电动红绿交通信号灯于1914年8月5日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投入使用。克里夫交通信号设备公司还在灯柱上安装了一个电铃,当红绿灯转换颜色时自动鸣响。现代的三色交通信号灯于1918年出现在纽约,它安装在街上的交通岗亭上,显示红绿黄三色灯光,用人工控制。不久,汽车城底特律和英国伦敦等太城市也安装了这种三色交通信号灯。到了20年代,具有一定时间间歇明灭能力的自动交通信号灯出现在沃尔弗汉普顿的一个街道交叉处。此后。交通信号灯开始在全世界的大小市镇安家落户。交通信号灯一般用于陆路市镇的交通,但在名闻遐迩的世界水城威尼斯,却安装在许许多多的交通水道交叉处,给威尼斯的夜景又增添了一份魅力。


人行横道线溯源


  街道上的人行横道线是在19世纪汽车诞生以后才出现的。早在占罗马时代,意大利庞培城的街道上,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堵塞。于是人们将人行道加高,使人与车、马分离。然后,又在接近路口的地方,横砌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谓之“跳石”,以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跳石穿过马路,马车也可安全地通过。今天的人行横道线就起源于这种“跳石”。
到了19世纪,汽车的速度及危险性都超过了马车,跳石不再适用。经过反复试验,19世纪50年代初,人行横道线首先出现在英国伦敦的街道上。因为它洁白、醒目,似斑马身上的白斑,所以又称“斑马线”。


“靠右行”的来历


  车辆靠右边走的交通规则,已是众所周知,这一规则的来历也是由来已久的。
  早在古代,欧洲大陆上的军人和军队在路上相遇时,就有靠右边走的规定。这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军人都是左手持盾牌,右手执矛或剑。实行靠右走的规定后,双方可以在持盾牌的一边走过,避免冲突或误伤,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前,法国的左右行驶径渭分明,贵族的马车一定要靠左行驶,把徒步行走的下层平民挤到右边去。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罗伯斯庇尔发布命令,所有巴黎的马车和行人一律靠右行驶。后来被拿破仑征服过的欧洲国家,如瑞士、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等,也相继实行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
  中国车辆靠右行驶早在唐代已经施行。制定这项规则的是唐代初年的大臣马周。鸦片战争后,我国因受英、日等国的影响,汽车及各种人力车、畜力车又较长时间实行靠左行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式汽车大量进口,其方向盘及灯光装置,均适用于美国车辆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如果要使这种车辆适用于中国当时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必须进行车辆改装,改装费需增加车价的1/50为节约经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作出决定,自1946年元月1日零时起,全国一律实行车辆靠右行驶,并相沿至今。


世界上第一个交通法规


  
1233页 当前第:2/3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领导活动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文艺评论                          更多>>
民间文艺                          更多>>
文艺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中央电视台 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 世界文艺网
新浪网 国际新闻在线 环球联合网 中国时代网 中国经典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国务院参事室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 世界文艺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老三届人联谊会 中国炎黄书画院 12580网站目录 中国画学会 国家财政部外国贷款 我们的毛泽东 红色正义网集 新加坡华人网 戴旭新浪博客 左翼作家新浪博客 革命战士新浪博客 刘云峰新浪博客 当代作协新浪博客 世界文艺新浪博客 中国文化新闻报新浪博客 中国城市环境 路透社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新闻 中国公益摄影师 中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黄山艺术摄影 安徽艺术摄影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东方红 共产主义旗帜 集体经济 毛泽东博览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中央电视台 长安风雷书画艺术网 菩提树画院 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世界文艺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经典网 环球联合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家协会 速帮建站公司
网站首页杂志社简介组稿发行处征订启事协会顾问高占祥协会顾问张德广协会顾问刘坚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信箱:ciala301@126.com。联系QQ:90732278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13046230号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