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铁路轨距的由来
铁路轨距是指两根钢轨内侧间的距离。翻开世界铁路轨距史,轨距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有1435毫米、1524毫米、2141毫米、2135毫米、1327毫米、1500毫米、1445毫米、1880毫米、1600毫米、1067毫米、891毫米、1676毫米、1830毫米、762毫米、1000毫米、1829毫米、610毫米等。面对着世界铁路轨距的这种杂乱状况,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作出裁决,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为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为窄轨,并建议各国应尽量利用标准轨距。
以1435毫米作为世界铁路标准轨距,主要是为了纪念世界“铁路之父”斯蒂芬森。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了蒸汽机车“运动”号,参加了斯托克登至达林顿铁路的通车典礼。当时这条煤矿铁路的轨距是4.85英尺,折合公制为1435毫米;其次也考虑到当时轨距为1435毫米的铁路在世界铁路总长中已占较大的比重。
也有另一说法,标准轨距是源于古罗马战车两个车轮的宽度。古罗马军队的战车两轮的距离是143. 55厘米。他们侵入大不烈颠岛后,当地人仿制了罗马的战车,当时在英国的道路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宽为143.55厘米的车辙。后来,为了使4轮马车能够沿着这种车辙行驶,也制成了同祥的宽度,最后相沿成习,以致19世纪初在英国诞生的火车,也采用了这个宽度。
标准轨距确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将本国的非准轨铁路向准轨过渡,包括改建和新修路轨,但由于各国 铁路网形成的历史及地理条件的不同,有些国家并没有或很少采用国际标准轨距,宽轨的典型是苏联,窄轨最突出的是日本。
摩托车小史
摩托车是德国人戴姆拉在1885年发明的。当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汽车普遍行驶在街头时,由于烟雾弥漫、时速不快的原因,就已经有人试图利用其他燃料。1876年,德国人奥托发明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四冲程引擎,但效率太低,无法实际应用。同厂技术员戴姆拉则决意研制一种小型高效率内燃机。1883年,他获得成功,并于同年获得德意志帝国第28022号专利。1885年8月29日,戴姆拉把经过改进的汽车引擎装到木制两轮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摩托车,并获得专利。这辆摩托车左右还有两个辅助小轮,使用264毫升直立式单一汽缸,四冲程的引擎,能产生1/2马力,每分钟转动438次,并装有两档变速器。这辆摩托车至今仍保存在慕尼黑科学技术博物馆内。
世界上第一家摩托车制造厂是J?希尔德布兰特和A?沃尔夫穆勒于1894年在德国慕尼黑开办的。
世界上第一辆四冲程内燃机三轮摩托车,是1895年在法国由德迪翁侯爵及其合作者布东和特雷帕尔杜共同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辆军用摩托车,便是英国人西姆斯在1899年设计的一辆德迪翁式三轮摩托车,英国人在南非对布尔人的战争中首次使用了这种摩托车。
美国的太空电交通信号灯小史
维持繁华城市交通秩序的最大功臣,除交通警察外,就要算是交通信号灯了。1868年12月10日,在伦敦布里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