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为什么成了理发店的标志呢?原来,西欧中世纪流行一种这样的说法:人生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各元素不平衡,只要引出多余的元素,就会恢复健康。血液被认为是最容易引出的一种“元素”,放血是康复之始,但医生又不肯动手放血,这事常委托理发师来做,于是理发师成了业余外科医师。1504年经英格兰国王批准,理发师正式打出外科医师的牌子,三色柱也就成了他们行医和理发的标志。1745年英王乔治二世敕令成立皇家外科医学会,外科医师从此与理发师分家,但理发店门前还是以三色柱为招牌,井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三色柱的由来,另有两种传说。一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一位理发师巧妙而机智地保护了一位革命者,后来为表彰他的贡献,便在理发店门口装饰起象征法国国旗红、蓝、白的三色柱。另一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分散在各区活动。为了便于联络,商定以理发店的花柱为标志。规定哪间理发店的花柱旋转了,革命者在哪里活动。后来花柱便成了革命的象征。世界各国的理发店觉得这种装饰既雅致又新颖,且能吸引顾客,于是纷纷仿效。
广告稗史
广告是一个信息行业,遍及世界各国。查考广告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代希腊的雅典城内有一种管理日常生活的半官方人物,经常在街上叫喊,口头告示民众关于货物上市的行情。在占罗马时,人们在街道建筑物的墙壁和大柱上刻写文字和图画,例如竞技场的表演预告,遗失狗的主人寻找爱犬的启事,补鞋匠的广告等。最有趣的是,古罗马的医生每到一处,就摆起摊头大声喧嚷,以招揽病人,有的甚至当众示范开刀,并用笛声掩盖病人痛苦的喊叫。
在中世纪的欧洲,第一批叫卖者出现于法国的巴黎。巴黎的浴室工人伫立在十字路口,高喊:“洗热水澡”,接待沐浴者。后来,巴黎街头也出现叫卖的小商贩,把广告式的吆喝配上优美动听的小调,即使后来广告招贴取代了叫卖,许多曲调仍在人们中流传。例如有一首叫卖篦梳的小调:“黄杨蓖梳,抓头虱之宝,包你头发,干净完好。”
18世纪下半叶以后,广告已逐渐渗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走进了出版的书籍中。小说家巴尔扎克由于债台高筑,遂同意在他的小说《赛查?康罗托盛衰记》的一个章节里,为圣马丁街的烧酒商安排一则广告。这样巴尔扎克成了第一个广告作家。1827年法国《立宪报》增加版面用以刊登有关地产、商业、工业等各类广告.从此开始了报纸刊登广告的做法。后来,法国实业家吉拉丹创办了一份《知识报》,大篇幅刊登广告,使报纸与广告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