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是一个风靡世界的国际通用词,但对于它的起源却众说纷纭。
在讲德语的美国人中,有的说“OK”表示“最高统帅”,美国内战期间有过这一军衔;有的说,某个德国新闻记者在佳作末尾要写上“OK”,以示“没有错误”;还有人说,"OK"起因于一个名叫奥托·凯瑟(OttoKaiser)的商人,他在检验产品后,要贴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标签。
在辞典和语言专家中有另一种说法:1890年,美国民主党人马丁?范布伦在竞选连任总统时用“OK”作为竞选口号,意思是“竞选成功”。“O”、“K”字母则取自他的出生地名老金德胡克(Old Kinderhoek)。
但是,通常认为“OK”最早出现在1839年3月23日。一位《波士顿晨邮报》的记者在文章付印前于文章末尾写上“OK”,这是由“完全正确”(All Correct)一词的奇怪拼法Oil Korrect而来的。此后,这个词便流行于纽约、费城和波士顿等地。
事实上,千百年前,希腊教师在优秀的学生论文末尾就喜欢写上“OK”(01a Kala事事皆好)。因此,研究古希腊语言的学者认为,《波士顿晨邮报》的记者受过古典教育,懂得希腊语和拉丁语。古代英国的论文后面也写“OK”。从1565年起,英语遗嘱中已出现这个词。1760年,美国总统杰克逊就这样写过。
“+、-、×、÷、=”的来历
加减乘除的符号不是由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发明的,它的完成经过了大约500年的历史。
“+”、“-”符号大约在500多年前,由德国的数学家魏得美发明的。他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确定一种简明的加减符号,来方便运算和书写。于是他按照大写字母T的书写规律,先横后竖并在横上再加1竖,来表示增加,即成了加号“十”的样子。又根据减法的定义,从“T”号上去掉下面1竖,即成减号“-”。在此以前,人们还只能用数字记数,不能把演算的过程书写出来。
“=”号是在大约400年前,由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由于当时人们习惯于将平衡的东西看成相等,所以他认为平衡最形象的书写方式是两条长度相等的平行线,于是,诞生了“=”号。
“÷”号是在300年前由瑞士数学家哈纳发明的。他认为除法是将一个数分解开来,所以他用一条横线将一个完整的东西切开,这样,就出现了“÷”号。同时,英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了“×”号。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把加号“+”转动450成“+”,作为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