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访问巴格达,将印度的一部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曼苏尔(公元757-775在位),在这部著作中有大量的印度数码。通过翻译后,印度数码便为阿拉伯人采纳了,称之为“印度数字”,阿拉伯文中的“数字”一词,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人首先接受和运用印度数码的,是数学家花拉子密和海伯什等。他们掌握印度数码后,又通过他们的著作将它介绍到西方。花拉子密先后发表《印度计数算法》和《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两部著作,后者在12世纪由英国人阿德拉译成拉丁文,随之印度数码便取代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1202年意大利的雷俄那多刊行了《计算之法》,标志着新数码在欧洲使用的开始。至19世纪为全欧洲人所采用。
“颜色语言”
“颜色语言”就是用颜色来“说话”或传递信息。它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一些现代化工厂的许多管道、阀门、线路就是用各种颜色来标明各自的功能:红色的管道和阀门是蒸气管道;深蓝色的是压缩空气管道;黄色的是氨气管路;天蓝色的是氧气管路;黑色的是氮气管路;绿色的是水管;棕色的是输油管。电源线的红色线一般代表正极,黄色线代表负极,黑色线代表地线。无线电技术使用的色环电阻器,是用涂在上面的各种色环表示电阻的大小的,一看色环,就可知道电阻数值。化学试剂往往用颜色表示其等级:绿色标签代表优级纯,红色标签代表分析纯,蓝色标签代表化学纯,黄色标签代表实验试剂。
“颜色语言”中有一种“警告色彩”。目前,国外许多工厂企业都用红色表示“火”与“停”,用于消防设施和机械快速制动杆;以橙色、黄色或黄黑间条表示“危险”与“当心”,用于电源、煤气管道、起重机摇臂、电瓶运输车及楼梯始末步级;以绿色表示“安全”,用于太平门、急救站。
此外,还有把色彩和图形结合作为传达指令的信号。如法国有些自动线生产工厂,当车间主任挂出示意“启动”、“下料”、“转换”、“停车”等色彩指令牌时,即使不懂法语的外籍工人也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操作任务。可见,在这里,色彩已成为指挥生产的一种手段了。
“V”字——胜利的标记
用“V”字来表示胜利出现在炮火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1940年年末,一个逃亡英国的比利时人维克托·德拉维利在对比利时的广播中首先律议用粉笔在各公共场所写上“V”字,以表示坚信盟军必胜,激励他家乡的人民坚持战斗到底。一时间,用有色粉笔写的“V”字席卷了比利时及欧洲其它沦陷国的大街小巷,甚至连德国军官专用的厕所里也有。
用“V”字代表胜利出自英语中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而且在西班牙语、捷克语里也简代胜利之意,在荷兰语中“V”字代表“自由”,塞尔维亚语中“V”代表“英雄气概”。
与此同时,英国广播公司对欧洲广播时,开头用的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起首的四个音符,而这四个音符:“嘀一嘀一嘀一哒”,译成摩尔斯电码,恰好也是V字符号。于是在欧洲,这个令法西斯胆颤心惊的“V”字像魔影一样追随着他们。无论是敲门,拉汽笛,按汽车喇叭,都是“嘀一嘀一嘀一哒”,服务员把刀叉有意摆成“V”字,把时钟都拨到11点5分。与此同时英国当时的首相邱吉尔首创用食指和中指分开所形成的“V”字形手势代表胜利,把“V”字这个胜利的标记的发展推向了高峰,这个手势逐渐成为了无人不知的世界性手势语言。
“OK”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