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地势险要。
早在15世纪初,英国摄政王汉弗莱曾在格林威治山头修建了炮台和望楼.17世纪初,航海家们虽确定了纬线,.但没有确定经线,因而无法绘制精确的海图。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下诏在格林威治山修建天文台,任命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为台长.当时天文台的主要业务是实用天文,如航海、守时、恒戛方位和天文历书的出版等。1767年天文台开始出版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准的《航海天文年历》。由于这本年历在航海人员中广泛使用,1848年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以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中星仪的子午线为经线的起点和国际时区系统的计算起点。在子午馆墙外有一根嵌在大理石中间的铜条,标示出地球经度的“零度”线,这就是划分世界时区的本初子午线。铜线两边,分别标着“东经”和“西经”字样,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为180度.每15度为一时区,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1851年在那里安装了格林威治标准钟,作为世界标准时间,供世界各国校准时间之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英国政府将格林威治天文台迁到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仍旧称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天文台的设备继续使用到1958年,现在它以及一些古仪器,成为国立航海博物馆的一部分,馆里陈列有英国早期的各种天文观测仪器、天文时钟、天象图和航海图等。
在赫斯特蒙苏堡新建的天文台,于1967年安装了直径为2.94米的“牛顿望远镜”、观测太阳的小望远镜和一组观测恒星的仪器。天文台既研究天体物理也研究实用天文。但是,由于赫斯特蒙苏堡台址大气层不稳定?星象模糊,年可测时数仅‘1200小时。因此,天文台再次迁到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
“时间开始的地方”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标准时间的制定,与一件
争执案有关: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塞特郡的时钟指在上午10时6分,该郡一位法官判决一名土地诉讼人败诉,因为法庭在10点开庭,他没有准时到达。但他到庭后即向法官指出,按照他家乡肯柏兰郡喀米耳镇火车站的时钟,他并没有迟到,因此,这件案子必须重审。
这种地方时间的差异,促进了英国进行统一时间的工作.但直到1880年,英国国会才决定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此后整个英国的时间就以格林威治大钟为准。大约到1884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也为其它国家所承认。因而人们都把格林威治天文台誉为“时间开始的 地方”。比格林威治时间更精确的时间格林威治时间是世界标准时.而世 界协调时间则比它更为精确。 格林威治时间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由于地球自转轴每年有一定波动,致使时间每年产生近一秒的误差。1979年9月至1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 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确定用世界协调时间取代格林威治时间,作为无线电通信领域内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协调时间是根据地球相对于转轴的波动、旋转速率以及极移效应对太阳时进行不断校正的一种协调时间。国际时间局每年进行两次调整并通过标准时间电台向世界各地发射标准时间信号,这样即可调整格林威治时间每年产生的一秒钟误差。这种世界 协调时已开始在无线电领域内使用,对航空、航海、同步数字通信和宇宙航行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也于1981年1月1日北京标准时间8时起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用世界协调时间作为民用时号发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