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欢迎您  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会聚焦: 司马南之殇,资本绞杀背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司马南   回归毛泽东路线已是大势   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   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  
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时政要闻 社会聚焦 港澳台区 中国文协 领导介绍 协会报刊 文艺动态 文化产业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电影电视 书坛画苑 民间文艺 人物专访 会员名录 音乐舞蹈 娱乐视野 收藏展览 国际交流 世界文联 当代作协 网民议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摄影艺术 > 正文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星期”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2013-7-16 来源:世界文艺网 【字体: 我要评论(0)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星期”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通用的以7天为一星期的作息制度,产生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地方。公元前7至6世纪,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太阴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为一个星期.为什么把7天叫做一星期呢?原来,古巴比伦人有祭祀星神的建筑,共有7层,称为7星坛,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星神。巴比伦人认为这7个星神是轮流值日的,各主管一天,他们每一天祭祀一个神,7天一个周期,而且每一天都以一个星神的名字、命名。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为日曜日;月神辛主星期一,称月曜日;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曜日;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曜日;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曜日: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称金曜日;土星神尼努尔达主管星期六,称土曜日。“星”就是星的日期的意思。这就是“星期”制的产生。 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希腊罗马等古代世界各地。缅甸人的星期制与古巴比伦人的星期制极为相似。缅甸人也把太阳代表星期 日,太阴代表星期一,火星代表星期二,水星代表星期三的上半天,罗喉星代表星期三的下半天,木星代表星期四,金星代表星期五,土星代表垦期六。所不同的是,缅甸人将星期三这一天分开,上半天称为星期三,下半禾称为“罗喉”,一星期变成了“八天”。
  一星期又称为一“礼拜”,这是后来基督教把一星期作为参拜上帝的宗教仪式的周期,故称为“礼拜”。星期制约在明、清时期,通过基督教的传教士传入我国的,所以在我国也流行用“礼拜”来代替星期的称呼方法。
   一周从哪天开始公元三二一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7天为一星期,形成定律后一直相沿至今。 
  至于一周应从哪天算起,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古巴比伦人以星期日为一周之始。目前人们也通用“一周从星期日开始”,星期六被称为“周末。但一周从星期一开始也有根据。《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世界万物。上帝在第一天把光明和黑暗分开,有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天地,有了上下之分;第三天造草、木、蔬菜;第四天造日月星辰,确定年月日和季节;第五天造鱼、水生动物和各种飞禽;第六天造出牲畜、昆虫和野兽;最后一天造了男人和女人来管理这个世界。上帝造物之工已经完毕,所以第7天休息,称为圣日,又叫“安息日”。可见,按照《圣经》的说法,一周之始当在星期一。新的一天从哪里开给 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子夜、黎明、一中午、黄昏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地球各
地循环出现,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是从哪里开始一旧的一天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呢?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上,有个塔佛乌尼岛,这个岛上有一块小小的石碑,它标志着光阴的流逝和新旅程的开始。石碑上方的左边写着“今天”,右边写着“昨天”,石碑中间画着日.界线通过该岛的位置。石碑说明:“这是在南半球穿越一八十度经线的唯一机动车道,新的一天由此开始。根据国际规定,在东、西12时区中部即东西经180度处,’划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又称日界线。日界线西侧是地球上新日期的开始,所以此线两侧的时间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如轮船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此线时,日期需推后一天;相反,轮船由东向西航行通过此线,日期就提前一天。
  格林威治天文台世界闻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是计算世界标准时间和地球经度的起点.它的原来地址,是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山头上。风景
122页 当前第:1/2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领导活动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文艺评论                          更多>>
民间文艺                          更多>>
文艺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中央电视台 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 世界文艺网
新浪网 国际新闻在线 环球联合网 中国时代网 中国经典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国务院参事室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 世界文艺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老三届人联谊会 中国炎黄书画院 12580网站目录 中国画学会 国家财政部外国贷款 我们的毛泽东 红色正义网集 新加坡华人网 戴旭新浪博客 左翼作家新浪博客 革命战士新浪博客 刘云峰新浪博客 当代作协新浪博客 世界文艺新浪博客 中国文化新闻报新浪博客 中国城市环境 路透社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新闻 中国公益摄影师 中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黄山艺术摄影 安徽艺术摄影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东方红 共产主义旗帜 集体经济 毛泽东博览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中央电视台 长安风雷书画艺术网 菩提树画院 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世界文艺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经典网 环球联合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家协会 速帮建站公司
网站首页杂志社简介组稿发行处征订启事协会顾问高占祥协会顾问张德广协会顾问刘坚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信箱:ciala301@126.com。联系QQ:90732278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13046230号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