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知识精华——“西伯利亚”名称溯源
西伯利亚在亚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抵哈萨克丘陵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1 300万平方公里。
“西伯利亚”这一名称是由英语的Siberia一词翻译来的,其较古老的名称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成ibir一词,译作西比尔,最早于1483年出现在俄语里。
西比尔是一个部落名称,后灭亡,作为一个地区来说,西比尔最初的范围很小,仅包括乌拉尔山以东,托拉河(塔博尔河支流)、套瓦河(伊尔其河支流)流域.从16世纪中叶起,国势力逐渐向东推进,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成为今天的西伯利亚。
那么,西比尔一词源于何方?
根据何秋涛《朔方备乘》记载:“鲜卑音近锡伯,今龙江境有锡伯一种,……即鲜卑遗民。”又说:“东汉魏晋之鲜卑其庭幕在喀尔喀,而封畛则在北海,今俄罗斯东偏之锡伯利部咸为所兼并、”李文田《元朝秘史》注说:“失必即鲜卑之对音也……”这就是说,今天西伯利亚一名是源自我国东北古代鲜卑,或称山戎(鲜、山,古音相通),而鲜卑则是部落的名称。世界寒都雅库茨克苏联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城市,冬天这里的气温常常降至零下60℃,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30C,故有“世界寒都”与“北极冰城”之称。
这座拥有18万居民的城市建在坚如岩石的水久性冻土层上面,但冻土层表面有1点2米厚的活动土层冬冻夏融。故此,这里的所有房屋都建筑在深埋于地的木桩上,房屋与地面之间至少有0.9米的空向,以防室内的热气融化冻土。由于寒冷气候的包围.门窗要设3至4层._严冬时节,如果裸首涉足室外,寒气足以使头发在几秒钟内冻僵变硬和耸立,人们可以听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冰碴的刷刷声。人造革鞋底在室外10多分钟内便会四分五裂,所以男女老少都穿皮靴或毡鞋.在雅库茨克,置于天人的钢材被严寒冻得像冰块一样松脆.尸体埋在活动土层以下水不腐烂.由于这里的气温极低,商店出售的牛奶不是液体,而是重达7公斤的奶砖。冰都的名菜佳肴是冻河鱼一活鱼一离开河水,就立即冻成硬梆梆的冰棍,用锋利刨刀加工成鱼片,拌入调料即成。世界热都喀土穆苏丹首都喀土穆,享有“世界热都”的盛名。这座撒哈拉沙漠东缘的城市,年均温度29.2摄氏度,常有超过49摄氏度的绝对高若把温度计插入户外的沙滩可达72摄氏度,未戴手套去拉烈日下的汽车门会把手烫起水泡。城市居民从清晨到上午上班,以避下午的热浪。人们下班回家之后家家都关门闭户,以紧闭的门窗阻挡干热气流的侵袭。人们不得已外出时,都头缠厚头巾,身穿长袍,把浑身裹得严严实实,以防烈日把皮肤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