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le="font-size:16px;">日本“太阳旗”的来历
日本的国旗是萨摩藩的第28代藩主岛津齐彬设计的。萨摩藩是指今天九州南部的鹿儿岛西部地区。 1853年,美国的4艘军舰进泊日本以后,岛津率先发展日本的造船工业。他向幕府提出建造3艘汽船和12艘军舰,并要求把“太阳旗”作为日本船的标志。1854年幕府批准了他的要求,并通告全国。 1855年3月萨摩藩建造了日本第一艘军舰—“升平号”,它就
是挂着“太阳旗”驶进江户的品川港的。到1870年(明治3年)1月27日,日本正式将“太阳旗”定为国旗。
据历史记载,“太阳旗”是岛津齐彬在观看了樱岛日出之后想出来的。樱岛位于九州的南部,同鹿儿岛隔海相望,屹立在碧海巨涛之中。樱岛日出的壮观景色幻成了一面太阳的旗子。印度国旗的演变
从1906年第1面印度国旗的诞生至今,先后产生过7种不同的国旗图案,其含义也各异。
第1面印度国旗是长方形的3色旗.3色的宽度、长度相等。上面为橙色,中间是白色,底下是绿色。橙色内一字排开8朵白莲花,白色上写有“万德马德拉姆”字样(“万德马德拉姆”是一首印度的歌曲,独立前曾为印度国歌)。
第2面国旗图案产生于1907年。与第1面的颜色一样,只是橙色中图案改成一朵白莲花和7颗星;绿色长条内加进了白色的太阳、月牙和一颗星。
第3面国旗图案是由民族运动领导人迪拉克和艾尼·贝森特博士提出的。这面旗的左上角有一面旗中之旗—大英帝国的国旗,因而没被人们接受。
第4、5面国旗图案产生于1921年。当时印度国大党正在贝贾拉瓦(今维贾伊瓦拉)举行年会。安德拉邦的一青年献给甘地一面红绿相间的旗子。红绿两色象征着印度的两大宗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联合。甘地建议再加上白色和一架手摇纺车,以代表其他宗教和进步。甘地提出的这种国旗样式受到人们的喜爱。
1931年,全印国大党委员会开会时,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专事起草新国旗图案,于是产生了第6面旗帜,此旗与前不同的是:将原国旗的红色改为橙色。对颜色也作了新的解释:橙色代表力量和牺牲;白色意味着真理与和平;绿色则象征信心和勇敢。
1947年7月22日,印度独立前夕,制宪议会批准3色旗为独立印度的国旗。橙、白、绿三色不变,只是以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的法轮取代了原来的手摇纺车。法轮象征着真理、道德和进步。这面3色旗一直沿用到今天。
记录历史新起点的墨西哥国旗
墨西哥国旗的图案精美而神奇。在红、白、绿三色旗的中心,伫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的强劲有力的双爪紧抓在挺拔的仙人掌上,吞食着一条蠕动的长蛇。这一图案,记述了他们的祖先阿斯特克人立国的光辉历史。
相传太阳神惠齐洛波奇特利,是阿斯特克人的部落神。太阳神诞生以前,他的母亲已生有399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各自代表着黑夜里的星星和月亮。
一天,母亲在清扫月亮神庙时,拾得一颗青翠小玉球而感应怀孕。她的400个儿女十分嫉妒,母亲分娩时,各持利器,意欲扼杀新生婴儿。婴儿降生了,全身披挂,手执强弓宝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