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涌现、艺术顿悟的最好篆刻时光。
痴迷刻章藏石几十年不变
魏小勇爱上篆刻深受伯父魏佐浩影响,伯父是擅长画竹的岭南派画家,魏小勇幼时看伯父挥毫泼墨,却对画轴一角的小小刻章产生了浓厚兴趣,自此迷上篆刻。
刻蜡、肥皂、木块、砖石……几乎能刻的小材料都被魏小勇充分加以利用,没有刻刀就用刀片、雨伞骨,没有教材就照着《千字文》、《百家姓》等字迹照着描。平时刻还不够,初中时,魏小勇躲在书桌后刻木章被老师发现,老师权当他淘气,并未过多指责。
17岁时,魏小勇外出打工。当时魏小勇因工作需要经常要去深圳出差,他总是抽空去深圳文物商店里淘石头。因为初中时魏小勇经常逛惠州西湖点翠洲的篆刻店,结识了老板张铁文。在张老师的指点下,魏小勇对篆刻技巧及篆刻石有了最初的专业了解,因此在深圳逛文物商店时,魏小勇对篆刻石已具备了基本的鉴赏能力,这也是他收藏的开始。
魏小勇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优质篆刻石——— 寿山石的价格远没有现在昂贵,不过为了买一块好一点的寿山石也常需要花费几百元,但他却觉得很值。
1990年底,因生意失败,魏小勇成为市场里一名猪肉佬,但是对篆刻及收藏篆刻石的痴迷却始终如一。2005年中期,结束卖猪肉生意后,魏小勇开了一家小古玩店,以篆刻为生,结交了不少同道好友,切磋篆刻技巧,与爱石之人互换石头收藏。如今,魏小勇收藏的篆刻石也有七八千枚了。“爱石之人才会好好善待石头,才能刻出更好的章。”平时,魏小勇对这些宝贝石头与细心看护,养石把玩,乐在其中。
篆刻风格成熟后内容求变
几十年不辍的努力,更是让魏小勇的篆刻技巧日渐精进,之前的坎坷经历,也让魏小勇仿佛武侠小说里身怀绝技的大侠,大隐于市后,最终蜕变成蝶。
2001年,魏小勇第一次参加大型的篆刻比赛,其雕刻的“留丹八景”首次刊登于报纸;2005年秋,魏小勇的作品入围“榄菊杯广东省首届篆刻展”,这也是惠州惟一的名额。“其实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很重要,一些恩师的帮助让我获益匪浅。”魏小勇说,很幸运遇到了一些恩师,让他常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赠予他第一把专业刻刀与几块篆刻石的启蒙老师张铁文等都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和建议。在“榄菊杯广东省首届篆刻展”上,魏小勇有幸结识了中国著名篆刻家刘恒,刘恒对魏小勇的作品欣赏有加,曾在魏小勇的作品集上提序、点评,留下“气息古厚”、“道法自然,留岩气息甚佳”等佳评。
魏小勇的工作室取名 “镂汉堂”也表明其求古之心,作品风格质朴有古韵,大气且端庄。至今魏小勇刻章已逾万枚,风格日渐成熟,篆刻内容却开始求变,从传统的篆书到近期喜欢雕刻的佛像题材,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为了展示篆刻过程,魏小勇现场拿出一枚空白章,拿毛笔在上面简单勾勒几笔,一副神似敦煌佛像的写意画跃然章上,接着刻刀随着墨痕凿刻,一方粗犷、写意的佛像逐渐呈现。魏小勇说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这样,自然天然,人印合一。
每周为学生们免费授课
魏小勇也乐于做篆刻艺术的传承者。不久前,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