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勇喜欢到芳华洲篆刻店看人刻章。最痴迷时,他甚至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制造“逃课”机会,老师见状便会生气地说“你还是去看篆刻吧”,于是他就带着得逞的阴谋如愿离开。当第一次有机会见到芳华洲篆刻店的老板张铁文时,魏小勇就大胆地走过去说,“老师我想学篆刻”,想到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张铁文送给他人生中第一把刻刀,还给了他四块质地不错的石头用于练习。耳濡目染之下,魏小勇慢慢学会鉴别寿山石,也领悟出很多篆刻的道理。
卖猪肉舞屠刀练就一副好臂力
1991年,由于生活所迫,他在市场卖起了猪肉,而且一干就是15年。卖猪肉需要起早贪黑,但魏小勇却从没因此停止过篆刻。在当时菜市场有这样一道风景:一个坐在猪肉刀旁的年轻人,边拿着刻刀边专心摆弄手中顽石,还把刻好的新印搁在摊位后的石柱上。魏小勇说,那时,别人用的猪肉刀都在1.25公斤左右,我的却有1.75公斤,“杀猪,让我练就了一副好臂力”。在卖猪肉期间,魏小勇的篆刻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0年,他受邀刻了“留丹八景”,并首次被刊登于报纸上。
办展览结识刘恒成就师生情谊
2006年,魏小勇的作品入围“榄菊杯广东省首届篆刻展”,这也是惠州唯一的一个名额,正是在中山举行的这次展览上,他因缘巧合地结识了中国著名篆刻家、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中国书协理事刘恒。魏小勇钦佩刘恒的篆刻,刘恒也欣赏魏小勇对篆刻的热情。他们一起喝茶、聊天,还互留了联系方式,彼此也开始以师生相称。分别以后,更是经常以短信交流篆刻心得,刘恒也常给魏小勇的作品提出建议。不久前,刘恒更帮魏小勇的作品集题名、写序和点评。对于作品集内的作品,“布局妥帖,学古有得”“气息古厚”“道法自然,流岩气息甚佳”等好评屡屡出现。
“小勇君夙耽篆刻,潜心学古而能得其趣,以镂汉堂名其室,概见其志也。印作味正功深,盖得之于好古之心也。”———中国著名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帮魏小勇作品集写序时的评价。
“读小勇先生印作,有汉简之功,刀工细之粗犷,喜见不凡功底。一间雅室,一张木桌,一把刻刀,一方寿山石……每当夜深人静,正是篆刻艺术家魏小勇埋头工作时,顺着石上墨迹,精心篆刻,一枚篆刻章慢慢呈现,原本质朴的顽石带上文化的印记后,石头的独特生命也在刻刀下绽放。
初见魏小勇,在他的工作室“镂汉堂”,眼神专注,语调沉稳。工作室内摆着几百枚方章,书架上挤满了书法书籍,工作台上摆放着几枚刻了一半的印章。
今年42岁的魏小勇是惠州篆刻界很有故事的一个人:曾因生活所迫,在菜市场卖过15年猪肉,能握大錾刀,选猪、杀猪、卖肉是好手;卖肉间隙,不忘紧握小篆刻刀,在肉摊旁继续自学篆刻技巧。“大刀小刀都能舞”的情景也常常吸引不少好奇的顾客询问,成为桥西市场的一景。在他的工作室,至今保留着一张他当时蹲在肉档旁埋头刻章场景的照片。
对他而言,这段经历并非只有艰辛不堪,反而让他磨砺了心智,还有一些无心插柳的收获。因为魏小勇爱用重刀,训练了臂力和腕力,让他日后操作各种刻刀,篆刻大、小印章都游刃有余;又因为长期需要半夜起床去郊区养猪场挑选肉猪,让他精力充沛,习惯了每天只睡4个小时。现在创建独立工作室后,他仍然喜欢半夜工作,在他看来,万籁俱寂时,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