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近年来,我市青年书法家取得很多成绩,在多次书法篆刻作品展中频频获奖、入展,他们已逐渐成为惠州书坛的主力军。市书协会员黄冠霖的作品频频在省级和全国大展中入选,成为目前惠州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郭勇明主攻黄道周小楷,经过老师指点,凭着自己的感悟和执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品不但入选全国“傅山杯”书法大赛,这次还入选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魏小勇、杨钟亚则在篆刻艺术上表现出很强的实力,多次获奖;行草方面,林永中的作品线条飞动,用墨干湿相间,富于变化。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曾惠平认为,是因为他们远离浮躁和世俗,潜心书法艺术,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进取心强。现场研讨会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幕当天还举行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省书协副主席张桂光感慨万千。他回忆说,当年惠州书坛只有20多位会员,能够入选省级展览的寥寥无几,而现在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张桂光说,惠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龚章、尹秉绶、秦萼生等对惠州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历史原因,惠州书法艺术曾一度沉寂,这次展览让人们看到了惠州书坛的希望。
【采访花絮】----这是其它媒体的报导
魏小勇从小于惠州画家魏佐浩伯父身旁,耳濡目染,他却没有爱上画画,而是爱上画作旁那一小方印章。初中时,因为痴迷篆刻,他不惜逃课,得到多名篆刻家、书法家指点。后来为生活所迫,他拿起猪肉刀,在菜市场练就了一副好臂力。15年后,魏小勇,终于有机会重拾刻刀,并一步步迈进篆刻的艺术殿堂。
早就听闻有着15年的“屠夫”经历的魏小勇,是惠州篆刻界的传奇人物。见面后,发现他比想象中要年轻很多:体格魁梧,眼神深邃宁静,衣着也很休闲。走进他的工作室“镂汉堂”,迎接记者的是9只狗狗,还有他满屋子的各式石头。二楼是书房,也是他一天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习惯了一天只睡4小时的他,更喜欢在夜阑人静时独自拿着刻刀,享受与石头在一起的宁静时光。如今,在惠州篆刻圈颇有名气的他,已篆刻了10000多方印章。
没钱买蜡就设法从医院“找”
孩提时的魏小勇是个顽皮的孩子。一日,他见邻居家的哥哥正在“玩火”,便到小灶旁“围观”,只见哥哥把蜡丸放进小灶里熔化,再倒模到象棋上面,做成一个模型。魏小勇被这一举动深深吸引,于是自己也亲手捣鼓起来。“最初的蜡来自于家里的蜡药丸,后来发现不够用了,就到医院里‘偷’”,魏小勇说,“当时医院的药很多都是用蜡密封放置的,所以在医院的垃圾堆里常能找到很多废弃的蜡。”这些垃圾里的“宝贝”就成了他的创作原料。渐渐地,魏小勇不再满足于刻蜡,青砖、木头、肥皂,甚至麻将,几乎一切能刻的东西都被他放在水泥地上磨平,在上面“大展身手”了。
气老师制造“逃课”机会学篆刻
上初中后,魏小勇在课堂上只要把课本一竖,遮住老师视线,就搭出一个简易的“临时工棚”,课桌则成了大展拳脚之地。在几乎没有篆刻资料的年代,《四体千字文》、《百家姓》和祖母留下来的《通胜》,便成为了他篆刻字体的主要来源。“那时候年少,不知道寿山石,也不识大理石,刻刀也仅是用钢片。”魏小勇只记得,人生中第一方篆刻是用樟木刻了自己的名字,而第一方石头篆刻则是送给班上一位女生。
平日放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