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当年《头条日报》创办后他们就认定免费报的经营观念要重新树立,有别于收费报。清晨,香港的地铁站、过街天桥、街巷、屋村、巴士站常有免费报纸送到路人面前。过去《都市日报》只在地铁站派发,与收费报纸似乎是两个领域,现在免费报由“地下”走到“地上”,人流密集处均是派发点。
《头条日报》这种“地上”全城覆盖的发行模式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发行成本相对较高。而由于是免费派发,卢永雄坦言,他们必须精打细算控制成本,所以免费报采用小开本印刷,一方面方便携带,一方面减少用纸降低成本。
免费报能够扩大发行提升影响力的根本依托是密集人流,而香港“地少人多”的特点给了免费报蓬勃发展的天然良性土壤。盯紧重点区域,集中派送,密集分发,主打重点区域而非广泛铺开发行摊子是降低发行成本的另一举措。卢永雄表示,此举更旨在避免无效发行,盯紧目标人群。
3.开发培养新的读报群体
将免费报看作新媒体的另一重要依据是免费报开发了新的读报人群。传统报纸在不断地满足需求,而免费报则是在创造需求。免费报纸追求有效读者——目标瞄准那些城市里的年轻上班族,有较好的文化教育背景,乐于尝试新产品,没有读报时间和习惯,更喜欢通过网络了解新闻资讯。这群人是广告商感兴趣的,同时也是传统报纸想要吸引却无力做到的。早在2006年,《都市日报》的一项数据就表明,64%的《都市日报》读者年龄介于15- 44岁,32%的《都市日报》读者拥有大学学历,76%的《都市日报》读者为上班族。在该报的读者中,88%的人拥有手机,24%的人拥有照相机,62%的人每天上网。卢永雄的分析印证了上述数据,他表示,经过几年努力,有一部分不看报纸的高学历香港年轻人养成了阅读免费报的习惯,这部分阅报人群与传统收费报纸读者不重合,而与新媒体接触人群高度重合。
4.以发行量带动广告抢占电视广告市场
由于没有售报收入,免费报的全部盈利来自广告,广告的前提是可观的发行量,而发行量又不能无节制提升,所有免费报报人都必须权衡发行、成本、广告三者关系。卢永雄表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把握动态平衡。2005年《头条日报》创刊时40万份的发行量一度遭遇对手及业内人士的质疑,而事实上他们当时已经打算发行60万份以上,这个数字不是一时有勇无谋的妄想,更多是对香港免费报市场前景的预判。而《头条日报》问世三个月后广告运营情况开始好转。卢永雄坦言,如果现在再创办一份新的免费报,市场情况已大不同前,竞争门槛已大幅提高。
《明报》所属世界华文媒体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张裘昌认为,免费报的主张是,登一个广告有大量读者能接触到。而那些平台高素质高、比较昂贵的广告未必愿意刊登在免费报上,因为读者群有差别。但免费报广告着实会给超市广告等家居日常生活类广告带来威胁。同时免费报还有条件拼抢电视广告,因为免费报目前发行量有一二百万,几近TVB的观众数量,但二者广告价格差别很大。对广告商而言,低廉的免费报广告价格可能更具诱惑力。
免费报与收费报:合作依存还是竞争分羹?
自打免费报问世以来,其与收费报的关系就格外微妙甚至敏感。在免费报是否在挤占收费报市场、对收费报造成威胁这一议题上,香港各家报纸均给出各自观点和理由。综合来看,免费报和收费报既存在依存关系,又在某种程度彼此竞争,分抢市场。
理论上看,信息爆炸时代,免费的新闻资讯俯拾即是,新闻网站和传统付费报纸的新闻都成了免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