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之我见——
创意蓝海是香港各家报社亟需思考和解答的命题
香港人口780万,加上流动人口约1000万,读报人群数量相对固定,约400-500万
香港弹丸之地,却养活了53份报纸 严重破坏环境生态之告急,谁之过
报纸虽不会马上消亡,但收费报无疑在影响力和公信力上更具优势
免费报通常属于浅阅读,远不能替代收费报纸
宋曙光 axjlpg@yahoo.com.cn
近年来香港媒体报业市场最突出的现象是:成本上升速度高于收入增速,报业在电子媒体、新媒体媒体的竞争和自己内部竞争中,经营相对举步为艰。然而,香港报业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都表现顽强,决不轻言陷入困顿。多数报社千方百计增收节支,维持经营盈利。报纸虽不会马上消亡,但如何应对行业性困难,如何从红海突围开启创意蓝海,是香港各家报社亟需思考和解答的命题.香港弹丸之地,却养活了53份报纸,这不能不说是报业的成功。其中当然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香港报纸本身编辑上的特点也非常值得研究。全港免费报章每日发行量达300万份,推算每日用纸量近440吨,每周5天共享纸达2,200吨,加上收费的报纸总量,严重破坏环境生态之告急,谁之过。
香港免费报纸由“三国鼎立”进入“春秋五霸”的时代,目前5份免费报纸每日总发行量多达300万份,用纸量惊人。有香港环保团体的调查发现,免费报章每星期5天的耗纸量高达2,200吨,需要砍伐3.7万株树,相当于3.5个维园面积的树林,严重破坏环境生态。团体呼吁报馆减少印刷量,采用“回收再派”方式节省用纸量,并促请特区政府资助社企经营废纸再造业。
环保触觉调查上周一至五出版的免费报章耗纸量,包括《头条日报》、《爽报》、《晴报》、《都市日报》和《AM730》,发现全港免费报章每日发行量达300万份,推算每日用纸量近440吨,每周5天共享纸达2,200吨,需要砍伐3.7万株树,相当于砍伐3.5个与维多利亚公园同等面积的树林。
环保触觉主席谭凯邦指出,若单靠增加印刷量接触读者,是“不环保”的做法,建议有关报馆派员将报纸“回收再派”,既能维持读者人数,又能节省用纸量。他举例,《都市日报》数年前已开始“回收再派”报纸,据观察,一名职员每小时可以回收和派发近万份报纸,回收率约20%。谭凯邦呼吁,在港铁东铁线和西铁线派发的《头条日报》效法,将每日印刷量由95万减至75万,只要回收率达20%就能接触90万名读者,较每份报纸1元的印刷成本和职员薪金,“回收再派”的成本效益更高,报社仍然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现时香港没有废纸再造厂,废纸只能靠出口处理,一旦外国废纸价格下跌,便会有大量废纸滞留香港。谭凯邦建议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资助社企在环保园开设废纸再造厂。
香港免费报纸为什么如此“火”?2011年7月27日,隶属香港经济日报集团的《晴报》创刊,成为香港第五份免费报纸。14天后的9月19日,香港第六份免费报纸《爽报》隆重登台,目标发行80万份,《苹果日报》所属的壹传媒终归加入了免费报纸战场。
2011年7月27日,隶属香港经济日报集团的《晴报》创刊,成为香港第五份免费报纸。新刊物将以日报形式向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