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的就是谁阐明的更漂亮。我觉得柳宗元要是做我们的高考作文辅导老师,估计他的学生得满分的比例比较高。
当然,一般的考试技术问题我觉得也很一般了,来两个“不禁要问”,或者搞出几个“难道 ”以使文章得到升华,这种套路中央电视台也是常用常新的,所以我也就不指责考生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了。比如说,当作文主题是“助人为乐”的时候,他们会不禁要问“难道自私自利是应该提倡的吗?”而当作文主题是“与人为善”的时候,他们就把“不禁要问”稍加修改,改成“难道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多一些温暖吗?”让他们问去吧,我能接受,我不能接受的是一些“情感技术”。报纸上说上海市的一次作文考试,竟然发现全市的中学生一半以上不是单亲家庭就是母亲重病在床,家里生活极其艰苦,篇篇写得催人泪下。让阅卷老师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感慨。后来一调查才知道,那是幸福家庭孩子对“动之以情”的理解,是项“技术”活儿。这让我想起古代一个文人写的两句诗“舍弟江南死,家兄塞北亡”,皇帝一看立刻安慰他。这个文人大言不惭地说:不是真的,就是为了追求字句的工整对仗。我在想现在的孩子写这种“苦情故事”是为了什么呢?追求字句的工整对仗?他们有那么高的追求吗?
说到最后,我谈谈我对作文的理解。我觉得“作文”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使人获得一种能力,因为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作文训练应该首先训练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感悟能力,然后用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言为心声”。但是现在的作文考试考的第一是觉悟,第二是技术。而归根结底,“觉悟”也是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个没有任何觉悟的人,完全可以凭借高超的“高考八股”获得高分,我认为这种考试考的是“闭门造车”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