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研究的。这个模型叫TAM模型,就是我们技术采纳模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通常关注采纳里有这么几个要素,一个是感知有用性的问题,一个是感知易用性的问题,以及享用态度,以及行为意向,以及到人的系统使用。到目前我们可以看出来,根据我们一个基本调查来看,我们产品上通常在感知有用性方面考虑更多,我们厂家的宣传也好,我们专家谈到技术怎么去用,都是他的潜在可能性,只是说这个技术可能能做什么事情。很多人也会尝试一下,会用那么一两次,或者用那么一个老师做一两次的公开课,对于易用性和系统使用方面,目前关注不够,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里,在学校里进入常规教学的还并不多。我们很多所谓实验课程,或者说我们的公开课,通常他所要投入的经历,要五到十倍常规教学的一课,这样大量的成本进入以后,是不是能够让他能够持续运用下来,这些问题值得考虑。这个模型在国际应用上研究很多,也有很多的探讨,跟外部因素存在很多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领域,目前我们说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对现行者技术应用扩散的问题,我们在上世纪的时候更多是发烧友,更多是辅助教学。现在有很多的老师,很多的学校,也有很多的专家,还有一些厂家在做这些工作。作为代理者来说,我们是不是真正了解到我们在一线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从你自己的角度,你自己没上过课,你在这个课上这么做,所以创新先行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从变革的角度,我们创新只是创新在一个点上,慢慢的延伸出去。但作为一个大的社会来说,作为一个大的教育系统来说,这个变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谈到两个层面上的问题是我们目前最关键的。一个对学校层面上,学与教方式的变革。目前我们大量教学活动还是老师更多的在传播,或者表达你的东西,学生参与交互很少。或者准确的说,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思维的很少,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带来整个信息应用可是一个致命性的。我们现在更多在提倡校本研修的问题,校本研修环境与制度建设也是一个很大值得考虑的问题。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这里面怎么改,也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来自于在学校上一层变革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可能面临最大一个制约。我的关键还是抛开我们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和教育发达地区不说,在我们农村和中小学,西部和农村学校来说,县级研修支持能力建设的问题,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个要改革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说,县电教馆,从传统电教的支持,到现代信息化的装备,目前电教馆应该说他们的日子比较好过,因为有事先在做。在三到五年以后,电教馆的人做什么?我想我们将来更多要变成一个从知识层面上,我们现在国家政策做的非常好,有很多的资源,也有很好的顶层设计。但是我们到了下面的学校以后,前面用的都很好,突然雷把他的锅给击坏了,三个月,两个月没有人维修,他都没法应有,所以这种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二,进修学校,我们进修学校传统更多是解决代课教师的制度。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进修学校基本上没有事情做,很多是靠租自己的房子,或者跟哪些单位合作办学,或者跟县里面办学,一些培训班维持基本的生存,那他还是在这里面做什么?我们的教研室,一方面我们教研室的工作,有一部分可能不是当老师,可能是某某领导什么关系放在这面面,我想这个层面他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第一他不到学校里,第二他研究是怎么考试的问题,对我们现在这里面能不能提供支持。另外我们的督导办,我们督导办是跟政府另外一个平级的部门,他关注的问题,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