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躯体融化,去与美丽壮观的大自然合二为一,他的灵感也由此而奔涌,自然流淌出一幅幅令人心醉的构图。云南作品与其说是用照相机拍摄的,不如说是他心灵的刻录。
冯学敏除了运用天赋的智慧去洞悉摄影中含有的奥秘,还用更多的精力去体味大自然天性的和谐、自由;故国母亲的博大、精深;人民本质的善良、可爱。让这些新鲜的汁液重新注入自身的血管,启迪自己的灵感,这使他爱的视野更为广阔。继云南拍摄之后,他的目光又投向了西藏、贵州、山西。他说,我的相机对于广袤的祖国大地的历史文化的涉猎,不会只限一隅,我将只争朝夕,拍出更多优秀作品,奉献给我深爱着的这片土地和人民。”
业之感悟
“真正的艺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五体投地,需要鞠躬尽瘁。”这是冯学敏几次进藏拍摄的最大感悟。
冯学敏为“西藏专题”的诞生,整整准备了3年。其间,他尽可能多地购买、搜集有关西藏风土人情、藏传佛教的书籍、资料,用心做笔记、画拍摄构图,每个环节都不疏漏。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头上。他第一次进藏就捕捉到了雪顿节、纳木措转湖节、帕邦当廓节、那曲赛马节和甘丹寺展佛节五大宗教活动。面对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又难得一见的宗教人文景象,冯学敏忘情、忘我地拍摄了150个胶卷,7张512BM的数码相片。在冯学敏的镜头里,有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的清澈透明;有雷雨中布达拉宫的雄伟厚重;有西藏文化发源地第一宫殿——雍步拉宫的苍凉神秘;有那曲赛马节的紧张激烈;有帕帮当节帐篷城的热闹喧嚣。看过冯学敏拍出的圣域西藏作品的人说,那美让人透不过气来。
冯学敏第二次进藏,选择在2003年的冬季,出于对他生命安危的考虑,西藏摄影家协会的朋友都表示强烈反对。冬季西藏奇特的景象,令每一个摄影家向往,但那里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让多少人望而却步。冯学敏哪里会放弃,执著地说,我就是要拍别人拍不到的东西。第二次进藏比想象中更艰苦,在生死考验中他拍摄下了许多珍贵有价值的作品,与此同时,其精神也得到进一步升华。他忘不了,在去纳木措湖拍照途中遇到的5位去拉萨朝拜的藏族同胞,他们已在狂风飞雪中五体投地“爬”了20多天,他连连揿动快门,记录下震撼他心灵的一幅幅画面。他感悟到,真正的艺术不也是这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需要五体投地的虔诚;需要鞠躬尽瘁的奉献吗?
他更清楚地记得“觉果”,这个土生土长西藏人的名字。觉果是新华社西藏分社年轻的高级摄影记者,他主动邀请冯学敏到他家乡采访。在远离尘世、海拔5200米、孤零零的简陋土屋里,严重的高山反应使得冯学敏头晕目眩,脸色黑紫,四肢无力,不得不不停地吸氧。入夜,燃烧牛粪饼的火炉熄灭了,室内如冰窖一般,听着屋外怒吼的狂风,看着眼前觉果一家人仍然生活得那么乐观、顽强,冯学敏再一次被感动。他们善良淳朴的心地、坦荡厚道的胸怀,不加任何掩饰和伪装的真性情,不正是千千万万藏族同胞美好品质的真实写照吗?他一遍遍在心里对自己说,这片神奇的土地,这土地上的人民是值得我以满腔的生命热诚为它写真,为它讴歌的。
在西藏的日子里他时时沉浸在强烈的感受中,这个离神最近的地方是天人合一的世界,那里的人和他们所处的世界如此和谐地相处在一起,生存环境再恶劣,生活再艰苦,他们依旧忘情地歌唱,虔诚地诵读,所有的痛苦似乎都沉淀下来,他们仿佛与赖以生存的山川河流,田野树木融合在一起。一次次的感动,使他一次次顽强地挑战生命的极限,频频举起照相机,动情地记下了这一切。
冯学敏返回拉萨的路上一直处于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