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都拿不对?’我低着头说自己不识字,认不出是什么报纸。从那时起,谢老就每天挤出时间教我识字、学文化。”
1971年6月15日,谢老与世长辞。按照胡耀邦“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的遗著收集整理发表,这将是对党的重大贡献”的要求,王老开始清理谢老留下的手稿、日记。
王老深知那些资料的重要。谢老从14岁开始记日记,一直到晚年卧床不起,70多年很少间断。早期的日记大多遗失了,1919年以来所写的日记谢老精心保存着,有大革命时期的黄竹纸,也有延安时期自造的马兰纸。“文革”中,担心日记被抄,谢老和王老思来想去,最后把日记严严实实地藏在了沙发里。1969年的一天,被诬为“叛徒”的王老结束40多天的囚禁生活回到家里,推开门,看到的是已经瘫痪几年的谢老躺在沙发上,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几十本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日记……
1978年开始的6年里,王老先后整理、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谢觉哉文集》等近500万字。
从无数平仄有致的诗句到自传《后乐先忧斯世事》的出版,从别有韵味的“王体”书法到一树一木皆可入景的水墨画,王老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学,让人看到坚持的力量。
王老酷爱书画。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她最爱画的是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则是用嘴巴吹出来的,“吹画”梅花栩栩如生。她最爱写的字是“红军万岁”。
王老的这些作品,既是对她革命足迹的记录,又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的歌唱。《记腊子口》、《八年抗战忆延安》、《红军西进歌》等书法作品,用老人家独创的“王体”笔墨,展示了她壮怀激烈的革命情怀。绘画作品《强渡嘉陵江》中,江水滔滔,硝烟弥漫,渡船之上,红军勇猛直前。在《雄鸡一唱天下白》、《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作品中,老人家情注笔端,那种对红军、对长征的深情礼赞,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偌大的宣纸上,令观者禁不住迸发出感情共鸣的火花。老人家对书画的悟性极高,加之她亲历长征,因此,她的长征情结,能淋漓尽致地宣泄于她的作品之中,感动着她自己,也感染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长城颂》可谓是老人家把追忆红军和赞美山河完美结合的一次感情升华下的好作品。整幅画面壮观大气,长城雄姿描绘生动,笔墨恰到好处,情感真挚朴实。《巴山蜀水》则形象的再现了老人家童年的记忆,青山下绿树旺,溪流中蛙声鸣,巴山蜀水好美景,祖国处处欣向荣。
夕阳未必逊晨曦。晚年的王老是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她参与发起的“中国老年文物学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倡导成立的“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组织有关电视台拍摄了许多专题电视片,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