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因为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她还记得:“贺龙是跟战士们一起过草地的,他骑在马上给我们钓鱼。边走边钓,我们小孩子就跟在后面捉鱼。”
掩护红军女将领
1936年10月,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令王老没有想到的是,艰苦的征途并未结束。10月下旬,王老所在的“前进剧团”随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继续向河西走廊挺进。
12月5日,剧团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9军官兵,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剧团战士抢占了一个三层楼高的土围子。与敌人苦战一天后弹尽粮绝,剧团领导大多牺牲,余下30多人全部被俘。误以为包围了红九军军部的敌人,发现抓到的都是些妇女和孩子,大骂上了当。
幸运的是,一贯疯狂屠杀、活埋红军战俘的马步芳这次认为“剧团有用,留着不杀”,强迫红军战士为他们唱歌跳舞,并提出扩大剧团。王老和战友乘机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红军女干部掩护进剧团。张琴秋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是我党第一代女党员,曾留学苏联5年,当时任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是敌人悬赏1000大洋捉拿的红军将领。
王老在1934年就与张琴秋相识了。那是她在川陕省干部学校学习的期间,因工作需要她被派到通江县开展农村工作。当时接待她们的就是县委书记张琴秋。初次相识,这位二十七八岁,身着灰布列宁装,腿上打绑腿、腰间扎皮带、头顶红星帽、皮带上还挎着小手枪,漂亮威武、英姿飒爽的女青年给王老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起工作使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张琴秋更是逐渐成为她们心中的偶像和依靠,成为了她们最亲近的大姐。
张琴秋被俘后,她化名苟秀英,说是做饭的炊事员。得知这个重要情况,王老同战友们商量,以剧团都是小孩不会做饭为名,提出让“苟秀英”来剧团当炊事员。敌人没有发现破绽,张琴秋顺利来到剧团掩护了身份,躲过了一劫。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张琴秋被押送到南京,在周恩来营救下才返回延安。王老把张琴秋称为“没有授衔的将军”。
西安事变后,王老在地下党的营救下回到党的怀抱,随即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参加营救失散战友的工作,共救出2000多名战友。1983年王老重访甘肃,了解到一批滞留在甘肃、青海的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生活十分困难,就和伍修权一起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实地考察调查,向党中央写了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建议,对解决原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的生活、医疗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夕阳未必逊晨曦
获救的王老来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后,再一次遇到了谢觉哉。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朝夕相处中,王老和谢觉哉结成了革命伴侣。从此以后,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老几乎一直在谢老身边工作。从王老的讲述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在她心目中,比她年长30多岁的谢老,是同志,是爱人,更是导师。
实际上,王老一天也没有正规上过学。第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是在70年前。1934年1月,王老和区苏维埃政府的16名女同志被送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要求学员能记住、能讲,最后要进行实习演讲才算通过考试。“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啊,只能用脑子硬记下来。考试的时候我向全班宣讲土地法,还得了第二名!”
王老告诉我们,真正用“学文化”触动她的是谢老:“我和谢老结婚的时候,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一天晚上,谢老等着赶写一篇文章,要我到外屋把《民国日报》、《西北日报》找给他。简简单单的几份报纸,我竟然来回拿了四次都不对。最后,谢老自己取回报纸,问我:‘定国,今天怎么啦,怎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