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高龄老人;她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自费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红军流散人员;她曾与陈云夫人于若木等同志,发起挽救失足青少年活动,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她70岁时开始练书法、写诗歌、习绘画,至今已创作诗歌478首,书法绘画作品530余幅;她曾在76岁高龄时重返草地,在川北22个县考察,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就是老红军王定国。
五月的北京,春意融融。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百岁革命老人,八十年革命历程,翰墨丹青抒豪情,皴染人生放异彩——老红军王定国书画展新闻发布会暨《王定国书画集》出版首发式”于5月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场隆重的活动,再次目睹了王老的风采。第一次见到王老还是在几年前,王老作为嘉宾参加我们的电视访谈节目的录制。节目录制现场,老人的传奇故事和她的风趣、开朗,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以后,我们曾多次陪同来自老区的领导拜访老人,并对王老作了多次采访。在我的印象中,王老为人极其热情。对于我们的采访,老人定是有问必答。
从童养媳到革命者
19l3年2月4日,王老在四川省营山县农村的一个佃户家里降生了,取名王乙香。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年根的日子,一个女婴的降生并未给这个贫困的家庭添加多少喜庆的气氛。
王老的家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一个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困苦的生活迫使王老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六七岁的她就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老的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吃食,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生活的重压病故。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父亲病故后,母亲更加难以支撑生活,不得以将不满16岁的王老嫁入邻村李家做童养媳。
王老没有遵循大多数山里妹子嫁人、生子的命运轨迹。1931年春,王老在舅舅家幸运地结识了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王老的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王老家里开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而负责放哨的王老和母亲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杨克明又介绍她认识了一批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他们给王老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听得年少的王老“心里发痒,恨不得跑出去看看”。进步的思想不断地激励着王老,在杨克明的鼓励下,王老剪了长发,放开了双足。而这时,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已在她的脑海中形成了——她要离开那个不属于她的家,她要过和那些进步青年一样的生活。后来,舅舅和朋友们凑了40多块银元解除了王老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在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的帮助下,逃离李家的王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获得自由的王老,到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还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集中所属红4军、红9军和红30军的主力约5万人挥师南下,解放了营山。1O月6日,营山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王老当选为内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委员会主席李禹候在战斗中牺牲后,她代理了主席职务。在11月召开的营山县党代会大会期间,王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