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丁格尔”
第一次见到司堃范老人,是在她创办的互助聊天组。
十几位老太太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水,开心地聊着天。一位身着红衣、白发,瘦削的脸上露着笑容的老人走进屋来,老人们亲切地唤她“司大姐”,这便是司堃范老人——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护理最高奖南丁格尔奖的获奖者。
曾任北京市朝阳医院护士长的司堃范,1988年退休后,主动请缨,为社区内孤寡老人服务。她是一位细心人。从多年的护理中深感老年人的孤独比疾病更危害身心健康,心里的疼痛比身体的疼痛更难忍受,更难治疗。为此,她把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结合,以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寂寞感。由她发起的“独居姐妹互助组”,集合了老伴去世、独自居住的老姐妹。“我们哪,最大的87岁,最小的也都50多岁了。多亏司大姐张罗了这么一个聊天组。姐妹们十几个人互相照应、互相找找乐子。”化了淡妆的聊天组组长李凤英老人,笑得十分爽朗。
“平日聊天解闷,生病了互相照顾。”司堃范说:“孤寡老人患抑郁症的在增多。老姐妹之间建立联系,不光让她们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也希望她们多出门儿,聊天谈心。想不通的事情大家一劝就解决了。”“老姐妹们在一起谈论一些话题,为社区建设提些建议。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正确面对年老和死亡。”司堃范说。她还开通了服务热线,提供心理、医疗及生活方面的咨询。
“我看不下去,得帮助他们”
司堃范对医院有着特殊的情感,很早就向往白衣天使的职业,但她的第一次从医经历并不浪漫。
“那是一个受肺结核折磨的年轻男人。他嘴角流血,脸色煞白。吐出的污物有很刺鼻的味道。我当时更多的是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她协助医生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在闲余时间与他谈心、聊天。在她的努力下,她的“第一号病患”有了面对病情的勇气,有了重拾学业、建功立业的信心。这一次的成功护理,给司堃范人生一个良好的开始,坚定了她一生执著追求的勇气。
在患者人群里,她尤其关注孤寡老人的健康和心理。由此,退休后的司堃范没有选择轻松颐养天年,还谢绝了几家医院的高薪聘请,将护理重心由医院转向社区、转向家庭中的孤寡老人。
“有人说,司护士长,您获得过南丁格尔奖,退休后就是成天在家躺着,贡献也够多了。”司堃范嗓门豁亮地说:“在医院时,我看到一些老年病人抵制吃药,连端过来的饭都推开。他们是觉得活着没意思啊!这些老年人,很多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过大的贡献,衰老之后,疾病缠身,儿女又不能相陪,精神上更得不到满足。”“我看不下去,我得帮助他们。”司堃范说。
从此,司堃范拎着药箱、血压计,骑着自行车,开始对团结湖社区的孤寡老人“登门拜访”。每天穿梭于这些家庭,义务为他们量血压、测脉搏、听心音,替他们买药、打针。最初,有些长年独居的老人,性情孤僻,不让司堃范进门。“我听见敲门了,不给开,只回答一句话:我没病,你走吧。”70多岁的关奎印说:“她好说歹说,我给她开条小缝。她掏出血压计,我问她:你要多少钱?”听说是义务检查,关奎印才答应下来。一查不要紧,血压高得吓人。司堃范赶紧从家里拿来老伴的降压药给他服。之后,天天来,督促服药,关奎印跟司堃范成了朋友。
18年过去了,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司堃范说:“老人最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