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让人在欣赏中领略到他心手相应、灵韵泉涌的创造逸兴。更有意味的是,他对用于篆刻的印石从不挑剔,而且尝试运用不同材质,顺手拈来,均可冲切入刀,自有天成奇趣,拓展了篆刻的形制。在谈到篆刻的时候,岚清同志总是谦虚地称自己的篆刻是“另类篆刻”,但是在篆刻、书法和美术界的专业朋友们看来,他在篆刻艺术上所具有的高迈境界尤其是在篆刻创新上所作出的超越性贡献,为当代篆刻的发展提示了新的方向。
岚清同志在篆刻研究和实践中对篆刻艺术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石有“五言”最为精辟。他认为石可“言美”,篆刻首先要给人以审美的感受;石可“言志”,也就是篆刻的内容应该表达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石可“言情”,在每一次创作中记录的都是友情、亲情、景情和心情;石可“言趣”,在篆刻的过程中充满着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也可与他人分享;石可“言事”,篆刻可以铭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情境,以印铭史,使得见印忆事,构成对历史的回溯和人生的回望。他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些理论认识,为中国印学的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内容。
从岚清同志所著《原来篆刻这么有趣》出版以来,随着他篆刻作品的积累,已在国内各博物馆、美术馆、大学举办篆刻及书法作品展百余场,并走出国门,在新加坡、俄罗斯、法国等国家举办。他的展览和他的篆刻艺术讲座,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推动了篆刻艺术的普及和民族艺术的国际交流。在筹备这次展览期间,岚清同志专门刻了一方新作“大众篆刻”,这方作品也是这次展览的题目和作品集的书名,它展现了岚清同志从事篆刻创作的根本宗旨,那就是要使以汉字为载体的篆刻走向社会,发挥和激活汉字的生命活力;使本来属于“小众”的篆刻走向大众,特别是为年轻一代所识所赏;使传统的艺术走向今天和未来,既作为艺术审美的对象,也成为在生活中可以推广运用的艺术形式。“大众篆刻”作为一个崭新的命题,贯穿于岚清同志身体力行的创作过程,蕴含着时代的文化理想和中国篆刻发展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