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了不少画友、诗友、朋友,看了许多名人书画,像徐天池、八大山人、陈白阳、石涛、扬州八怪的金农、黄慎、郑板桥等,以及周少白、吴昌硕等,收益颇多,对他影响很大。五十岁后,作品笔意多取法于吴昌硕,意境趋向八大山人,用笔运墨挥洒豪放,师法石涛、徐渭,吸取各家神髓,“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善于接受先进画家的成熟经验。
三. 五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变法阶段。
五十岁后来北京时,在陈师曾启发下,齐白石改变画风。在题材上,面对自然,力求真实。在笔墨上,师法吴昌硕,开创了红花墨叶、气势雄伟的大写意派。齐白石“红花墨叶”派画法,用鲜艳的洋红点花朵,用浓墨作花叶,这样红的花朵,配上不同墨色的荷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画面上清新、健康的情调。但变法后早期作品还不够成熟,处于形强神弱阶段。这时期花卉一类的题材是葡萄、大桃、藤萝等,在构图上多数表现出以树木、根系为主体,花叶、果实比较小,枝叶细密,色彩平淡,这是他变法后早期特征。画虾也一样,此时,虾较小而多,体短须短,造形很活泼,但神态不足。腹部是五节,但少姿态。长臂钳也缺乏姿式的变化,更没有挺拔有力的样子。腹部小腿也比较多。头部长须,只是平摆六条或放射状,看不出摆动开合的动态。
四. 六十五岁至八十八岁为中期成熟期。
六十五岁至八十八岁,为中后期,也是成熟时期。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运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笔力功夫纯熟,炉火纯青,准确神似。构图上更为巧妙,充分表现“画外有画”“简而不空”的意境。赋色上鲜艳泼辣,喜用洋红,明快浑厚。此时所画之虾,腹部五节,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简练到五条。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明显。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这是高度的提炼,是前人没有的。他在八十二岁时题画诗写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纸。”后两句说明他画虾不同于平常,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五. 八十九岁至九十三岁为晚期阶段。
八十九岁以后为晚期,作品之构图、色彩、挥笔、运墨已从有法到无法,随心所欲作画,喜用洋红,工虫一粗一细,多用粗花卉配工虫(早期工虫)。晚年用色浓。晚期九十岁后画虾,去掉了须。
在积累和掌握了齐白石足够量的资料后,要善于梳理和总结,即将大量储存到大脑中的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拢,进而将他早、中、晚期的风格特点总结出来,牢记心中,这便是齐白石书画真迹的标尺。有了这个标尺,今后遇到齐白石的绘画作品,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对照,做出正确的鉴定。具有权威性的鉴定大家们,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较多书画家的鉴定标尺,所以他们在对书画作品进行鉴定时游刃有余。我们初学书画鉴定,可先从一家着手,逐步积累。书画鉴定看似特别神妙无从入手,在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通过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人人都能把书画鉴定这门真经学习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