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皇帝,被钤上“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皇家收藏印玺。
“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些苏州片就出自名家的后代亲友及弟子之手,如王涞仿好友沈周的画,吴三江仿其外祖父祝允明的字,苏州专诸巷钦氏父子兄弟,专门伪造宋元以来的大家书画,从徽宗赵佶、李公麟、董源、郭熙、范宽、刘松年、马远、夏硅、钱选、王冕到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元四家”,长卷短幅,量大面广,人称“钦家样”。
“老货”不同于“新货”。时下苏州片仍在各种交易市场频频现身,几可乱真又绝非真迹。有专家认为,这些摹品临摹技艺高超,一切遵照原作,不露模仿痕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在的高仿工艺。
专家认为,从古至今,在文物鉴定过程中,许多“精品”伪作的价值往往不亚于真迹,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岁月无情,纸绢寿命大约千余年,保存得再好,也会自然消失,这些乱真的复制品可在最大程度上传承文物原件的文化信息。
据介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寅《溪山鱼隐图》卷,以及辽宁省博物馆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或是宋代摹本,或是师友代笔之作,皆属假画,却都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