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如果是重要徽章就发快件。“填(报关)单子的时候填工艺品,不会填同光勋章、蓝花勋章嘛。”龙先生身边做徽章生意的朋友都如法炮制,每次都能顺利过关。
龙先生表示,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杜绝珍贵徽章的外流,“这些徽章是不可再生的,在邮寄过程中,珐琅很容易损坏。”
那么,海关能把住徽章外流的最后一道闸门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徽章类文物的监管难度很大。“超过一定量的物品才需要单独报关,像徽章这么小的物品只要不是成批出现并且随身携带,海关很难查。” “同时,徽章不像钻石或录像机,价值很难判断,在没有专家判断其是否属于文物的情况下,海关不能随时扣下。”至于邮寄和快递包裹,海关主要查验电子元件和毒品等。而且对快件只有30%的抽查率。
近年来,只有大连海关和天津海关查获过个人携带出境的徽章,且查获的都是外国人。被天津海关查获的韩国人将徽章与古钱币放在了一起;在大连被查获的日本人因为携带的物品涉及日军侵华历史而引起了注意。
政策解读:徽章文物出境,国家可追索
就中国珍贵徽章流失的问题,《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通过电话向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处长谭平咨询时,他表示,无论徽章文物类是否属小门类收藏,国家是有管理规定和措施的,徽章文物类也不例外。文物行政部门在进行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时,对于禁止出境的文物将附以特别标识。拍卖公司在印制图录时,需按照文物行政部门要求进行标注和说明,明确告知竞买人此件文物禁止出境。如买受人携带经审核禁止出境的文物出境或未经审核就将其携带出境,皆属于文物非法出境,国家可以依据相关国际公约进行追索。
谭处长还介绍说,国家文物局目前在全国设立了14个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这些管理处专门配合海关开展工作,可以对疑似限制出境文物进行现场实物鉴定。但徽章类文物由于体积小、易携带,的确给海关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
本报记者/傅蔷 见习记者/李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