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专拍假货的拍卖公司“掌眼”,或者直接与不良古玩商勾结,乱开所谓的鉴定证书,干起坑人之事,使众多藏家上当受骗。
文物古玩鉴定立法刻不容缓
据了解,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监管鉴定市场的行政部门,各地的鉴定机构分属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博物馆、拍卖公司等,还有个人开的,良莠不齐。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一针见血地指出,鉴定市场混乱的原因,突出表现为鉴定法规制度空缺、行政监管乏力、鉴定机构设置无序、鉴定资质认证混乱、鉴定方法手段不全、部分鉴定专家的水平和道德修养不高。
“我国文物古玩收藏和鉴定的立法和建制已刻不容缓。”上海新文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富敏荣认为,文物古玩的鉴定要规范,要有权威,让人信服,必须从法律或制度上得到保证。首先,要制定专门的文物鉴定法,如艺术品收藏和鉴定法等,或尽快对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拍卖法、文物保护法等进行修改。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责任、效力、收费,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规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其次,对鉴定部门和鉴定专家必须实行问责制度,鉴定部门或鉴定专家对其鉴定的结果,应该有书面结论。如故意将赝品鉴为真品,或将真品特别是国宝级的文物鉴为赝品,致使流失海外,使文物持有人、买卖者和国家遭受重大损失,应该视情节分别作出行政处理、经济处罚或刑事追究。如此,文物鉴定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记者 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