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传奇故事的主角玉虎。(圈中为接缝处)
农历虎年即将到来,“赏虎”也成为了文物界的时尚。昨天,本报一位热心读者就带来一件十分罕见的“圆雕玉虎 ”,还带来了一段堪称传奇的“金陵玉虎缘”:这件被专家认定为4500年前(相当于太湖地区良渚文化早中期)雕就的玉虎,在历史长河中断为了两截,可奇迹在南京发生了:虎的前半截,一位藏家购于南京古玩市场,而后半截居然也在南京一工地上被另一藏家发现。偏偏这两位藏家还是朋友!而这比中彩票大奖还小的概率真的发生了:这件玉虎宝贝的身尾两截,在古城南京圆满“合璧”!
-故事多奇?
重圆概率小过中彩票大奖
南京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是本报的忠实读者,他看到前日本报刊登了南京博物院“盛世虎”院藏精品文物展览消息后,打电话给记者称,他有一位藏家朋友胡先生,手中有件玉虎文物堪称传奇。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件“圆雕玉虎”,只比人手指略长一些。记者用尺子量了一下,长约10厘米,宽和高各约1.5厘米。盛华杰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个小东西,经江苏省收藏协会名誉理事,被誉为“江苏玉器鉴赏第一人”的王念石老先生鉴定,这件玉虎的年代距今约有4500年,比目前所知的年代最古老的圆雕玉虎,也就是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玉虎还要早1300多年!听到这里,记者小心翼翼地拿起这件玉虎观赏起来,没想到它却是两截。文物在历史的长河里断成两截,本来不稀奇,可背后的故事却真是传奇了。
胡先生回忆说,那是十多年前,他在南京某古玩市场,非常意外地发现了这件玉虎。虽然只有前半截,但长年收藏古物的经验告诉他,这恐怕是无价之宝!没有过多犹豫,胡先生就把它“淘”了下来,视若珍宝般收藏在家里。不过在每天玩赏之余,胡先生也颇为遗憾:“可惜,我此生只有半只玉虎的缘分!”
万没想到的是,老天特意选择了南京这块宝地让这件宝贝“合璧归整”。也就在数天前,胡先生去一位藏友家玩,无意中见到一条玉质动物尾巴,当时心头就这么一震:难道世上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他赶紧仔细查看了这条玉尾,惊喜地发现,尾巴的“包浆 ”(注1)与自己的玉虎包浆极为相似!天啊,难道……藏友告诉他,是在南京某基建工地捡到的,正为不知这件玉器尾巴为何物而犯愁。胡先生大喜过望:要知道,一件几千年前的文物,断成两截后在一个城市“重圆”的概率,比中彩票大奖还要小得多!
胡先生小心翼翼把尾巴揣在怀里赶回家,迫不及待拿出自己收藏的玉虎身子一拼:完美!丝毫不差!胡先生不禁感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