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语言柔中寓刚,结合民歌特点以戏曲中“一浪高一浪”的手法发展,唱来如同掏自肺腑的内心独白。
《江姐》获得空前成功,一经空政歌舞团1964年创作演出,便流传千家万户,唱遍大江南北。上海歌剧院上演此剧,接连100多场,常常出现台上台下同歌演出的动人场面。1964年10月,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观看了《江姐》,并接见了剧组全体人员,金砂被安排在毛主席身后合影留念。
1965年,命运之神让金砂走上坎坷人生道路:他复员了,离开北京回到铜梁,在南郭鱼溅村务农。他住在巴川镇李家湾,到当时的生产队有7华里。每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种田、栽秧,赤日炎炎,晒得他身如黑炭,瘦弱的腰上捆着帕子,别上烟袋,足穿一双水爬虫草鞋,摇一把破蒲扇,晃乎悠悠活象济公。生活如此清苦,他却泰然自若,空闲时跟放牛娃唱山歌,请老太太唱民歌,听村民摆龙门阵。到了夜里,痛苦和寂寞袭来,他便点亮油灯,品几口老酒,摇头晃脑哼唱小曲。纯朴的乡民,劳动的乐趣,农村的希奇事和风俗画成了他写作的题材,写到动情处,便忘了一切不快,如入无人之境。
1977年,金砂恢复了公职,再度出川,与苏州的妻儿团聚。岁月匆匆,年届古稀的金砂仍痴恋音乐事业,他一生想写一部超过《江姐》的歌剧。一直在苦苦寻觅好的剧本。他带着不尽的忆念,写出了《江姐》音乐的万字论文,他怀着对祖国音乐事业的热爱,为歌曲爱好者讲授创作技巧,尽管两鬓飞雪,仍在不息地耕耘着。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首唱者邓玉华
邓玉华,女,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六日出生,北京市人,满族,国家一级演员,文化程度大专,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
她自幼喜爱唱歌,十岁考入“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曾担任合唱中领唱、独唱,十六岁考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成为一名首都舞台上年龄最小的独唱演员。
敬爱的周总理非常关心她的成长,多次教诲她要好好地为煤矿工人服务,要坚持走民族化的道路,并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邓玉华从师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魏鸣泉、曾渭贤、卢德武教授,在声乐艺术科学化、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进取,形成了她圆润、甜美、清亮醇浓的演唱风格。
六十年代初她灌制唱片《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初露头角,一九六四年邓玉华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扮演彝族姑娘,以一曲《情深谊长》的出色演唱,一举成名。
多年来,邓玉华共为几十部电影、电视剧配唱插曲和主题歌,并录制唱片和盒带多集,其演唱的代表作品有电影《地道战》中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闪闪红星》插曲《映山红》(一、二),电影插曲《攀枝花》、《南江春早》。歌曲《革命熔炉火最红》、《银球飞舞花盛开》、《矿灯歌》、《走山川》、《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等。这些歌曲以其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