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曲作者金砂
金砂,铜梁巴川镇人,本名刘瑞明,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执笔《江姐》、《骄扬》、《蔚蓝色的旋律》、《椰岛之恋》、《木棉花开》等歌剧全部音乐。
《牧羊姑娘》是金砂的处女作。这是一曲风靡全国、流传于世界各地的动人旋律。创作这支曲子时,他正在巴县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那是四十年代,金砂才19岁。上海老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倾倒无数歌迷。民间一下子流传开去而误传是青海、内蒙的民歌。前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等国的音乐演唱团争相演唱,日本灌制的唱片翻译为《养花姑娘》。
《牧羊姑娘》的成功在于他的绵绵情思和人生向往,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特点,牧羊女的不幸与希望恰好表达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感情。人们情不自禁地哼唱:“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
然而,名曲的稿酬不够买上一本杂志,金砂生活非常贫困。这位身材瘦弱而心比天高的青年春夏秋冬都穿着一件粗陋的灰布大褂。他挤时间给学校刻钢板、参加民歌伴奏、通宵不眠写几首小曲挣点零钱,艰苦求学。可是,无情的病魔却缠上了他,不得已而辍学回到铜梁养病。康复后又发奋考入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教系学作曲。这所学院后来迁到江南古城姑苏。此时的金砂,每个细胞都渗透了音符。他别亲抛故,出川求学,随学校继续就读,奠定了坚实的音乐知识基础。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洋溢人间,金砂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时代的喜悦精神,创作出了《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调儿清纯质朴,气氛热烈,音乐语言口语化,契合了领袖和人民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表现了建国初期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抒发了人民豪迈、赞叹和喜庆的心声。一时间。孩子唱,青年唱,老人唱,军营在训练中也唱。不久,这首歌在全国第二届文艺会演中捧回歌曲创作一等奖桂冠,并荣获全国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
到了六十年代,金砂四十出头,进入了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歌剧《江姐》音乐是他一生最精彩的作品。《江姐》音乐虽与羊鸣、姜春阳合作,但三人中只有金砂是四川人,而《江姐》音乐川味浓郁,可见金砂在创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份量了。
《江姐》歌剧中的《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作曲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了金砂的灵感,于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绣红旗》是金砂一生中最动情的作品。金砂抓住剧情中的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突出“深情地绣”。他多方设想:江姐虽身在狱中,可对未来却充满了信心,并决心争取美好生活的实现,因而应表现乐观精神;可又在牢房,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江姐她们心情虽然激动,却不能高声欢呼,尽情歌唱,只能在内心深处喜悦,同时,新中国的红旗象啥样,江姐她们一无所知,只能凭空想象“绣”。这样推想后,金砂用细腻深沉的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