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词作者张士燮
张士燮1932年生于天津。现任空政歌舞团一级编剧兼艺术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歌曲》月刊编委。
提起张士燮,如今上了点年纪的人,谁不知道他创作的那些脍灸人口的歌曲?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中他创作了不少佳作。他的《十送红军》、《秋收暴动歌》、《农友歌》等都是流传久远,激动人心的好作品,在张士燮歌词创作中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词坛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张士燮认为,他写歌词追求6个字:通俗、朴素、优美。强调自己独特的感受,追求作品的内在意蕴。他说,歌是听觉艺术,它不像诗和小说那样有思考琢磨的时间。因此歌词必须通俗好懂,使人入心上口。歌曲要贴近寻常百姓,就应在通俗的基础上追求优美。唱他的歌,听他讲话,都是这个理。
张士燮为工农写歌,满怀着对工农的情感,用工农的语言来说话,而且极富时代感,唱那首歌就如同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他写的《农友歌》其中有两句真让人叫绝:“往日穷人矮三寸,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生活在最低层的农民DD土豪劣绅后那种扬眉吐气的心情,被张士燮准确地体验和把握,又用最为通俗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这首1964年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而作,由劫夫谱曲,王昆首唱的歌曲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受到长久不衰的欢迎和传唱。
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景,用心灵去捕捉时代的旋律;用生活色彩去编织艺术的花环。这是张士燮对艺术的追求。为了能做到这些,他非常注重从姊妹艺术中去吸取营养。当代民歌、古典诗词、舞蹈、美术、雕刻、剪纸……古今中外佳作,他都要阅读、搜集和整理。他逛街、出差最爱去书店,无论哪一类书,他都舍得花钱买,数千册书几乎占去了屋内的大部分空间。他对民间的剪纸艺术兴趣很浓,仅五十年代就收藏剪纸达上千种。在收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着自己的思想和艺术情操。正是这样的年月,这样的情怀和生活的滋润,使他写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好像那春雷响四方……”几十年来,人们对这一往情深的歌声不仅未因历史事件的远离而有丝毫的淡漠,相反却在不时地吟唱,反复回味着。透过这些歌,人们感受到了张士燮那一片真挚纯净的情愫。
如果说群众生活是花,群众喜爱的歌曲是蜜,那么作家便是那采花酿蜜的蜜蜂。张士燮这只辛勤的“蜜蜂”自20世纪六十年代成功之后仍然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创作心态,又创作出了众多优秀作品。比如20世纪七十年代的《银球飞舞花盛开》,八十年代的《森林与大象》、《祝你一路顺风》、《朋友,你的心事我知道》以及为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所写的《南湖颂》、《望神州》、《创业者之歌》,九十年代的《爱是不灭的火焰》、《金色的亚洲》、《军中女孩》、《我的歌向着蓝天飘》、《军营卡拉OK》、《兵之歌》、《春天的风》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从这些作品中人们能清晰地看到,张士燮所付出的都是真诚的心血,因之,他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而且还呈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纯朴、厚重、明朗、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