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决桥又在哪里? 史料记载魏文帝曹丕曾从水路上前往祭奠其父亲,水路就是指沿漳河溯流而上,而西高穴村的位置正好在漳河南岸,距离漳河很近。
通过实地查勘与考古论证,潘伟斌认为曹操墓葬的区域就在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村往北方圆不到1000平方米的范围。潘伟斌把这片遍布着庄稼的平地称作曹操陵园区。这片区域距离邺城遗址三十里左右,同时在河南安阳县丰罗镇西门豹祠以西一个地势较高的岗岭上,遍布着沟壑与山脊,这同曹操《终令》的描述也相吻合。
去年上半年,央视《探索与发现》剧组拍摄专题片《寻找曹操墓》,安阳市的考古工作者应摄制组邀请,按照鲁潜墓志的记载,以鲁潜墓志发现地为基准点,对曹操陵园区可能存在的范围进行了测量。就在考古人员测量出的曹操陵园区范围内,位于西高穴村鲁潜墓志出土地西北约有500米处,有一处隆起的高台地,考古人员在上面发现了大量大型板瓦和宫殿建筑门上的泡钉。
在2005年,当地村民因窑厂烧砖,从村中西南地取土,挖掘到五米左右时发现了与周围明显不同的土质。这些土质实为现墓地的夯土。河南是文物出土大省,一些有历史传承的村落更是充满各种传说。盗墓者对这些地方觊觎已久。那一次发现的墓地夯土理所当然地引来了盗墓者,并且对此进行多次盗挖。
一年后,当地出现盗墓的情况被安丰乡书记贾振林得知,随后通知在当地调研的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这个墓地距离之前被推测的曹操墓葬区不远的地方,到达现场后,潘伟斌发现了一个现代盗洞。他让村长徐焕朝用绳子绑着把自己放进盗洞,“当时没带照明工具,墓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潘伟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当晚他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七八分钟后就离开了现场。
事后研究照片时,根据地砖、墓石的大小以及墓室的高度,潘伟斌判断这座古墓应属于东汉末年的王侯级大墓。但他“当时根本没往曹操墓的方向想”。
一直到了去年央视去拍摄时,潘伟斌的判断依然只是认为,此处“这极有可能是曹操墓或其陪葬墓中的一座”。
安丰乡政府当时决定将墓穴盗洞回填。“我们一般是就地保护,并没希望挖掘。”潘伟斌说,“如果条件不成熟,挖掘出来担心反而破坏文物。”
但是回填盗洞并没能阻挡盗墓者。两年间当地破获的盗墓案件就达到4起,抓获20余人。
保护未果的情况下,潘伟斌开始报请河南省文物局对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魏武王常用”成最有力证据
2008年12月12日,对墓地的抢救性挖掘正式开始。当地政府为此给墓地周边的村民每户约1万9千多元的补偿。这对这个年平均收入3千~4千元的村民来讲,不是个小数目。
“在今年冬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2009年11月,记者注),我们终于判定这是曹操墓。”潘伟斌吐着烟圈,悠悠地回忆。此前发现的石璧石圭等高等级随葬品,逐渐唤醒了他脑海里关于曹操墓的推断。带有“魏武王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