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伦敦苏富比拍卖乾隆“八徵耄念之宝”和田青玉玺成为热门话题,牵动国人的心。11月11日,本网记者就网友关注的海外国宝回归问题采访了江苏省文物鉴定专家李路平教授。李教授向记者表示:苏富比拍卖所展示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宝”和田青玉玺从“玉玺的钮制、玉质的优劣、印文篆刻等方面”比勘、辩伪后,可鉴定为仿品。
李教授现为江苏省书画鉴定小组主任委员,他潜心研究篆刻三十多年,他向记者介绍: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后时玉器制作进入玉器史上的鼎盛期,而在玉器质地的选料上,都是由新疆大吏搜罗开采顶级的上品而充贡内廷。而且皇帝玉玺成品都很规整,几乎做到玉玺无筋、无柳、无瑕,用于制作玉玺都为最好的肉质,开料与玉玺制成的比率很低,原料的浪费极大,为的就是选料的纯静,美玉良工以确保玉玺的精美度,而此次拍卖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宝”青玉玺,目鉴便知玉质上有大片的柳絮纹。(图一)玉质当属普通青玉料,皇家玉玺是不会选这种档次的玉料制作的。
李教授现场比较了故宫珍宝馆的二十五玺及《明清帝后宝玺》图册中大量的实拍图片。他表示苏富比所拍卖的“八徵耄念之宝”青玉玺玉质呈黯淡不自然的呆板,当把图片放大分析,局部似浸了污油的斑渍,入眼一股浑浊之气,有着色泽过嫩的燥气,而毫无经过两百多年的色泽、包浆,即便与近年来拍场上所拍出的皇家用印相比都哑然失色。此种人为的做旧包浆,不同于玉质有机物混衍的钙化,很不自然,如交龙的面部鼻、口等处尤为明显(图二)。
历史上,清朝乾隆皇帝雅好书画印章,在位六十余年令内廷造办处制作达一千八百余方玺印。数量超过其他几位皇帝的总和。而:“八徵耄念之宝”的内容重复刻制达三十七方,而几乎每方印乾隆都亲力亲为,工艺流程也相当严密,而苏富比拍卖的“八徵耄念之宝”青玉料玉玺即依托仿制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印(文物出版社253页),此印的采样即出自宋徽宗《柳鸦芦雁图》,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第六册一(乾隆卷二131页)印“八徵耄念之宝”是吻合的(图三),当把此次拍卖的印放大精密对比即可发现其中的差异达十多处。
印面篆书文字的标准自古是有据可依的。文字的形态、结构、篆书笔画在印面上是以刀带笔,以表现出铁笔的风韵。李教授认为而此次拍卖的“八徵耄念之宝”印,因制作的工手对线条的起笔收笔,弧度拿捏不精确,仿印的“徵”字显得死板。如原印中“念”字的心部是直竖,而仿印出现了斜势。“八”字的起笔是略圆而不是方头等,仿制者不懂篆法无法表现书法的书写线条(图四)。
同时,此次拍卖的“八徵耄念之宝”的印面印泥痕迹很重,似乎是历经了二百年的无数次铃盖后留下的朱迹,而恰恰因为这点露出了仿制的马脚。从现存大量玉玺可知道乾隆用印泥是福州贡奉的“八宝印泥”,每次用玺后必清洗干净,每年要封存数日,陈设于交泰殿香案,高香水果供奉,大臣们跪拜敬香。正品皇家玉玺印面的朱迹似有似无,干净整洁,而印泥的色泽也并非如此次拍卖的“八徵耄念之宝”滞呆而轻浮,原印印渍老成而鲜活。
李教授同时指出此次拍卖的“八徵耄念之宝”印龙爪、头部纹饰雕工疲弱而少章法、刀法。龙的发纹不上冲,火焰纹并不上扬,龙爪粗野乏力、没有抓力,缺乏动感,似走兽类卧伏在地面一般,龙脊拱沿处造型用,用刀不干净表现无弧势,显出臃肿、毫无生气,因造型力度没把握好,鼻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