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玉水沁较重,多为白色。古玉沁色后不仅颜色有了改变,其身价也得到了提高。一般以血沁为贵,铜沁次之,土沁和水银沁再次。如能得五色沁,则最为贵重,古人有“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由于沁色对古玉的身价影响甚大,玉器的作伪者以新玉冒充出土古玉,都要伪造古玉上的沁色。因此,要辨别古玉的真伪,还须对这些作伪之法有所了解。从有关古书资料的记载看,玉器的作伪方法很多。例如将玉器涂满胶水,埋人黄土中伪造土沁;将玉器置入活的狗、猫或刚死的狗、猫体内一段时间伪造血沁;将玉器涂上蜡油放在火上熏烤伪造水银沁等。不过,伪造技术再高明,真假总是有区别的。伪造出的沁色一般因时间短而透入较浅,且必定还带有新色及雕琢痕;火烤油炸的沁色会造成玉石表面形成一层细细的裂纹,用放大镜即可看到。
翡翠在我国的收藏史较短,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才从缅甸泰国传人中国,清朝中叶才渐渐被帝王富豪所追求并成为收藏品的。“翡翠”一词原本指一种羽毛红绿色的翠鸟,后用来专指缅甸硬玉。翡翠品虽然近代才进入我国,年代较玉器为短,但由于其色泽艳丽,矿源又较为稀缺,近几十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其价格远远高于古玉之上。翡翠品质地的鉴定基本也是从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等方面来判断的。翡翠品的化学结构不同于玉石,硬度也高于玉石,为6—7度,能在玻璃上刻划出痕迹,受重击后不易破碎。翡翠品的透明度依其属于玻璃种(也叫冰种)还是油脂种而异,一般以透明度高的玻璃种为最好。在比重上翡翠也高于玉石,为3.3左右。翡翠的颜色有绿、红、黄、白、灰、黑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浅之分。其中以翠绿色最为名贵,红、黄色也佳,紫、黑色次之,白色最为一般。
翡翠制品按其功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饰物,如戒指、戒面、手镯、手链、项链坠、胸针等。目前国际市场上翡翠精品的价格很高,尤以产于缅甸的老坑玻璃种翡翠制成的首饰价格最贵。老坑玻璃种翡翠是翡翠矿中的极品,很难寻找,成矿多为小块,矿源目前已近于枯竭。所以,用这种通体碧绿剔透,种水俱佳的老坑玻璃种翡翠精心雕琢的首饰制品,一个戒指、戒面就可以卖上百万港币,成对的手镯则可以卖到数千万港币。这类上等翡翠首饰目前在国内的一些高档商场专柜上也可见到。另一类是以人物、花鸟鱼虫为题材的各种雕刻艺术品。这类翡翠品一般是用白色为主的大块缅甸翡翠因材施雕而成,其价格高低除取决于其材质大小和品位高低之外,还取决于雕琢工艺技巧,以及是否能巧妙利用翡翠自身的颜色变化等等。所以,如果将白翡翠上带的一片翠绿色雕成白菜的绿叶,或将一点红色雕成小鸟的红嘴,翡翠制品就可以身价倍增了。当年在故宫里就收藏着一件取材巧妙,作工精致的翡翠西瓜,绿皮、红瓤、黑籽三者皆备,堪称国宝。后葬人慈熙太后墓中,又被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盗走。
由于翡翠价值较高,资源又近于枯竭,所以翡翠作伪者大有人在,购买翡翠品时首先要注意这一点。翡翠的作伪方法有假料和假色两种。假料是指用其他材料冒充翡翠,如用玻璃、烧料、绿玉、绿玛瑙、澳洲玉、马来玉等与翡翠较为相似的材料。这类材料虽为绿色,但硬度低,比重小,含杂质,且颜色呆板。可通过刻划法判断硬度,用称量法判断比重,用放大镜查看有无内含的杂质或气泡。也可将小水珠滴于其抛光面上,水珠凝聚不动为真翡翠,水珠立即散开则为玻璃、烧料。另外,如有条件可用显微镜查看其切割断面,翡翠的物质结构为纤维状致密集合体,其断口为纤维状断面,而假料的断口一般为碴贝壳状。假色是指在普通白色翡翠上进行各种人工处理,如染色、 色和火烧等,使其产生绿、红、黄、黑颜色。假色的特点有两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