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欢迎您  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会聚焦: 司马南之殇,资本绞杀背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司马南   回归毛泽东路线已是大势   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   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  
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时政要闻 社会聚焦 港澳台区 中国文协 领导介绍 协会报刊 文艺动态 文化产业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电影电视 书坛画苑 民间文艺 人物专访 会员名录 音乐舞蹈 娱乐视野 收藏展览 国际交流 世界文联 当代作协 网民议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收藏展览 > 正文

玉石收藏的基本专业知识

作者:世界文艺   2008-3-25 来源:世界文艺 【字体: 我要评论(0)
艺术用玉的范围和数量从古到今越来越大。生活用品是指玉碗、玉壶、玉杯、玉盆等,除皇宫外目前已很少见。

  从玉器的发展过程来讲,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类,如新石器时期的玉斧、玉铲、玉锛等,距今已有6、7千年了。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工具类玉器的实用性很快就消失了,逐渐转化为礼仪用玉或装饰用玉。礼仪、仪仗类玉器夏时就有,殷商时期开始盛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琮、壁、璜、圭、环、盘等礼仪用玉,以及戈、矛、戚、钺、刀等仪仗用玉。周朝重玉之风甚于殷商,《周礼》中不仅规定玉器的形状和用途,还赋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内涵,以玉象征君子的高尚气节,使得玉成为人们争相佩戴的饰物,“自天子以下,人人佩玉”。汉代以后,玉器开始由礼仪用途向生活化方面发展,礼仪用玉的规模不断缩小,种类也相应减少。从汉唐时期出土的大量玉器制品看,装饰类、生活用品类的玉器占的比例很大,主要有随身携带的各种佩玉如玉环、玉壁、玉璜、心形玉饰、玉坠和器物上的玉饰如剑饰等。葬玉制品如金缕玉衣、九窍塞、玉蝉、玉握等也在这一时期广泛使用。宋元明清时期,制玉业一方面在宫廷内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在民间也得到了大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北有燕京,南有苏杭的全国性玉器制做中心和玉器销售市场。在宋朝的玉器中,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玉器占重要地位,其图案以龙凤呈祥为多,西夏、辽、金和元代的玉器则以花、鸟、虎、鹿、鱼为多。明清的玉石制品在内容上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以日常生活内容为题材的装饰品、艺术品和生活用具成为玉石制品的主流,并延续至今。清代的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最高峰,其玉器的图案、作工均极为丰富多彩,玉器的规模也最为巨大。现存的几件玉石巨雕如《会昌九老图》、《秋山行旅图》和《大禹治水图》都是在这一时期制做完成的,尤其是《大禹治水图》的玉材取自新疆叶尔羌密勒塔山,重达万斤,途经千山万水,耗财无数方运到北京,又历时10余年方才雕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玉石雕刻品。

  了解不同时期玉器的形制和工艺特点对鉴别古玉的年代和真伪是非常重要的。越是早期的玉器,其特点越是简单明了。例如夏代的玉器,形制上主要有琮、壁、璜、圭、动物和各种佩饰。这些器物的造型特点为板状、有孔。动物造型比较简单,重点刻划头部,身体则近几何形。由于当时工艺不发达,有孔玉器的孔基本上都是对钻形成的,孔眼不是正圆,其孔洞中部大,有对钻交接不齐所形成的痕迹。玉器的平面也往往并不平整,平面的中部常有微微隆起,边缘较薄。因此,如果你看到一件所谓的“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其孔是正圆形,孔壁直且孔径一致,器物的平面平整无隆起,就很可能是一件伪品。再如商代的玉器,形制特点是动物造型玉器的轮廓已不再是板状,而是有一定高度的长方体、立方体或圆柱形。片状玉器的边缘有齿状小牙凸出,玉器上的纹饰与同时代的青铜器纹饰相似。由于古人所用工具同今人有很大区别,所留下的雕琢痕迹也不同,其雕刻手法粗糙有力,今人用较锋利的工具很难再现,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辨别玉器的真伪。

  古玉从流传渠道上可分为传世玉和土古玉两种,传世玉是指一代代经手流传下来的古玉,一般都保持原色,或因年代久远而略微变暗;土古玉则指随墓葬长期埋在地下,后又出土之古玉。土古玉因受地下水土的侵蚀渗染和其它物质成分的化学作用,表面上就会产生一些不同于原色的变化,叫做沁色。古玉的沁色有一定的规律,古书分为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等五种,并认为西北地区土燥,出土的古玉土沁较重,多为黄色;南方地区土湿,出土
1234566页 当前第:3/6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领导活动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文艺评论                          更多>>
民间文艺                          更多>>
文艺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中央电视台 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 世界文艺网
新浪网 国际新闻在线 环球联合网 中国时代网 中国经典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国务院参事室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 世界文艺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老三届人联谊会 中国炎黄书画院 12580网站目录 中国画学会 国家财政部外国贷款 我们的毛泽东 红色正义网集 新加坡华人网 戴旭新浪博客 左翼作家新浪博客 革命战士新浪博客 刘云峰新浪博客 当代作协新浪博客 世界文艺新浪博客 中国文化新闻报新浪博客 中国城市环境 路透社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新闻 中国公益摄影师 中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黄山艺术摄影 安徽艺术摄影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东方红 共产主义旗帜 集体经济 毛泽东博览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中央电视台 长安风雷书画艺术网 菩提树画院 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世界文艺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经典网 环球联合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家协会 速帮建站公司
网站首页杂志社简介组稿发行处征订启事协会顾问高占祥协会顾问张德广协会顾问刘坚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信箱:ciala301@126.com。联系QQ:90732278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13046230号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