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资料图片
一块躺在河中葡萄粒般的石子,出水后几经倒手,身价狂飙,这块“疯狂的石头”就是新疆和田玉。从浸在昆仑山雪水中的石子,到戴在颈项上的名贵饰物,迅速制造了一波波行情的和田玉,眼下没人说得准还会“疯狂”成什么样。
“疯狂石头”离谱玉价
在出产玉石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畔,当地人称这里每年都会出现1000个百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
和田市布亚乡的艾则孜2003年挖出一块重约3公斤玉料,一出水开价就是25万元,头道贩子收了转手就60万元,没出和田市几经倒手就170万元了,最后570万元卖给北京的一个老板。
一夜暴富的神话在玉龙喀什河两岸演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常年在挖玉、倒玉、加工玉,最多的时候仅河床上就汇集了近30万人。和田工艺美术玉雕厂厂长刁文奎如此形容:“太疯狂了,现在挖玉、买玉都像在押赌。”
新疆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易爽庭说,价格升得最快的玉石是采自玉龙喀什河的仔玉。“好仔玉每克的价格都能上万元,比黄金要贵得多!即使差一点的仔玉,每公斤也在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仔玉产量急速下降
一路狂飙的新疆和田玉,迅速吸引了闻市而动的商家。在和田市,几乎每条街都有若干玉器店,随处都可以成为交易的场所,小商店、理发店、裁缝店……好像每个人都能从口袋里摸出几块小仔玉,买卖随时可以进行。
而20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则迅速成了全国最大和田玉集散地。截至2006年底,仅乌鲁木齐市已有2000多家玉器经营店,当年新增玉店就有800多家。
与“满街玉店、满柜仔玉”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和田白色仔玉产量锐减。据了解,近十年来,玉龙喀什河从河床表面一直挖到二三十米深的生土层,年产仔玉料从15吨逐渐下降至10吨左右。易爽庭说,总产量下降还不明显,但好的白玉仔料的产量却在急速下降。
2006年是大型机械进入玉龙喀什河采玉最严重的一年,从和田市玉龙喀什河大桥溯流而上的100公里内曾聚集了近3000台的挖掘机和20多万挖玉人。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国土资源部下发限采令,2006年下半年,大型机械才全部从河床中撤出。当地政府亦采取发放“采玉证”来限采。老挖玉工克里木·艾力遗憾地说:“现在玉石值大价钱了,但连牙齿一样大小的白仔玉都很少见了……挖完了!”
笼统“国标”市场混乱
在不少人眼里,和田玉市场是一个谜一样的地方。当今中国玉石市场是个“秘境”,外行人很难摸着门道,无论是玉价,还是玉质都深浅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