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欢迎您  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会聚焦: 司马南之殇,资本绞杀背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司马南   回归毛泽东路线已是大势   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   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  
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时政要闻 社会聚焦 港澳台区 中国文协 领导介绍 协会报刊 文艺动态 文化产业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电影电视 书坛画苑 民间文艺 人物专访 会员名录 音乐舞蹈 娱乐视野 收藏展览 国际交流 世界文联 当代作协 网民议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收藏展览 > 正文

国博镇馆宝:北齐陶牛车

作者:世界文艺网   2007-9-15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我要评论(0)

          国家博物馆解说员、研究员齐吉祥

    现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牛车了,然而在历史上牛车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牛车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着实风光了四五百年,这其中的缘故,自然和舒适有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先讲几句有关车的历史。

    从考古发掘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发明了车。当时的车为独辕、双轮,车厢是方形或长方形,车辕前端缚有一根叫“衡”的横木,衡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系马或牛。由于是独辕,必须用双数的马或牛驾车。

    秦朝以前的车,大体可以分为“大车”和“小车”两大类,“大车”系指用牛驾驶的车,车厢大,主要是拉物品用,普通百姓也偶尔坐坐。“小车”并非真是小,而是指由马驾驶的车,和用牛驾的大车相比只不过车厢较小,两匹马或者四匹马拉动着快速行进。同时,马脖子上的铃铛还不住的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很是气派。这种车除贵族们乘坐,还用于战争,所以也称“戎车”。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
然而,鉴于当时的路况和造车材料,又使“小车”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当时最好的路也不过是较平整的土路,更多的路难免坑坑洼洼,车轮子都是木头的,没有今天的充气轮胎,车轮子和地面就是硬碰硬。于是,车跑得越快,颠簸得就越厉害,而且飞起的尘土也就越多,乘车的人不怎么好受。那时,车身大多是敝露的,对乘车人的仪容有很严格的要求,要在车上保持端正的姿态,不能东倒西歪没个样,在颠簸中还要保持乘坐的姿态,这对乘车人来说也是一种锻炼了。所以,出于追求舒适的本能,有人把目光投向牛车。

    牛车走的比较慢,颠簸的程度较马车自然要减轻许多,扬起的尘土也少的多。再者,牛车车厢较大,坐牛车既有车篷,又对车厢加以围挡,人坐在里面,别人看不见,可以自由坐卧。于是从东汉末年起,一改以前对牛车的轻视,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这里所说以前对牛车的轻视,是指东汉中期以前,牛车都被视为低级别的车辆。据《史记》记载,西汉刚建立时,因为多年战争的原因,马匹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官员被迫委屈乘牛车。东汉初年,牛车不被重视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汉章帝时,有一位太守因为乘牛车出行,被视为是“有损国典”,竟然受到降级处分。
从东汉末年起,随着牛车“身价”的提高,其装置也有了变化,制造的也就比较讲究了,车厢里安置了凭几等物,使乘车者能够较舒服的自由坐卧。通过这辆北齐时期的陶牛车,我们可以欣赏到改制后的牛车“容貌”。

    这辆车高31.2厘米,牛高23.2厘米,1955年山西太原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车为长方形车厢,前面有通风透气的窗户,后边有供人进出的小门,顶上是个长长的卷棚,可以挡风、挡雨、遮太阳。人坐在车厢内,可透过窗户看外边,而外边人看不到车厢里的动静。一对比较厚实的车轮,让人感到车的结实和行进的稳当

122页 当前第:1/2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领导活动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文艺评论                          更多>>
民间文艺                          更多>>
文艺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中央电视台 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 世界文艺网
新浪网 国际新闻在线 环球联合网 中国时代网 中国经典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国务院参事室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 世界文艺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老三届人联谊会 中国炎黄书画院 12580网站目录 中国画学会 国家财政部外国贷款 我们的毛泽东 红色正义网集 新加坡华人网 戴旭新浪博客 左翼作家新浪博客 革命战士新浪博客 刘云峰新浪博客 当代作协新浪博客 世界文艺新浪博客 中国文化新闻报新浪博客 中国城市环境 路透社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新闻 中国公益摄影师 中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黄山艺术摄影 安徽艺术摄影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东方红 共产主义旗帜 集体经济 毛泽东博览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中央电视台 长安风雷书画艺术网 菩提树画院 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世界文艺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经典网 环球联合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家协会 速帮建站公司
网站首页杂志社简介组稿发行处征订启事协会顾问高占祥协会顾问张德广协会顾问刘坚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信箱:ciala301@126.com。联系QQ:90732278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13046230号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