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滨塔出土“五色佛舍利”
核心提示:
沈阳地区佛塔芸芸,有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石佛寺塔、辽滨塔,清初四塔等等。自195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们相继在这些佛塔中,发掘出土了众多的珍稀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些被定为“国宝级”文物。8月23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沈阳文物古迹博览中心、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筹划,9月1日即将推出“沈阳佛塔出土文物精品展”,“请”出近300件珍稀文物,与广大观众首次见面,展览收入,将全部用于助学捐助。记者遴选出数件珍品,以飨读者。
“国宝级”文物首推鎏金铜佛
这次展览的“国宝级”文物,首推辽代“释迦牟尼鎏金铜佛”。这尊鎏金铜佛为坐像,高42厘米、重20公斤,采用黄铜铸造,头上为螺旋发式,颜色泛蓝;面部丰满,眉似弯月,眼睑下垂,鼻直口方,长耳方唇;合手胸前,拇指向己,食指向天;两足相交,足心向上。
除发髻与口唇外,“释迦牟尼鎏金铜佛”全身鎏金。该佛像铸工精细,造型生动,1985年出土后不久,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目前,虽经近千年,该佛像却依然金光璀璨、熠熠生辉。
燕子引路发现塔内文物
“释迦牟尼鎏金铜佛”原藏于“无垢净光舍利塔”。
“无垢净光舍利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清代崇德六年(1641年)重修,为约33米高的八角密檐十三层砖塔,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清代诗人百龄《沈阳道中作》赞美舍利塔与塔湾一带美丽景色:“一湾塔影水流春,寒食烟生树树新。好是雨余青到眼,十三山色欲留人。”“盛京八景”之一的“塔湾夕照”,就在于此。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佡峻岩介绍说,1985年4月下旬,沈阳市政府对位于塔湾的“无垢净光舍利塔”进行全面维修。一天,施工人员们无意中发现,一群燕子从塔身的一个空洞中飞出。此前,人们一向认为辽塔为实心,怎会出现空洞?于是,当年7月11日至8月30日,考古人员们对“无垢净光舍利塔”进行了考古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