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但总不外乎这三个方面。这就像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幅书法作品的批评如果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其批评就会有迹可寻,不会出现当前书法批评的模糊局面。
注释:
【1】《老子》第四十二章,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2】邱振中《书法中的批评与书法中的理想》,《国际书法论坛文集》,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参阅张爱国《现代书法批评构想》,《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品鉴评论篇》第50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版。
【4】[唐]孙过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3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5】言恭达《用墨散论》,《第二届全国书法教学论文集》第448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6】姜寿田著《现代书家批评•引言》,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版。
【7】【8】[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崔尔平编著《历代书法论文选》第7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
【9】【12】[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崔尔平编著《历代书法论文选》第74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
【10】[唐]李嗣真《书后品》,崔尔平编著《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3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
【11】[唐]张怀瓘《书断》,崔尔平编著《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7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
【13】[汉]蔡邕《笔论》《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版。